山河寄情 家國同慶
——省城蘭州“雙節”見聞



10月3日,眾多蘭州市民和游客來到黃河風情線賞景游玩。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盛學卿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施秀萍
今年,國慶中秋“巧遇”,省城蘭州節日氣氛濃厚。
疫情減緩、經濟回暖,蘭州街頭也早在金秋十月的黃金周假期前,恢復了往日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的熱鬧景象。適逢“雙節”,蘭州街頭不僅有市民圍聚慶佳節,還有不少全國各地的游客,專程偕同家人來到這里體驗大西北的獨特風土人情。
西關商圈是蘭州市的幾大商圈之一,商以城在、城以商興,商業圈的日漸繁華,印證著城市的發展步伐。這幾日,西關什字車水馬龍,人們不似平時那樣趕路匆忙,大多數和親戚朋友說說笑笑,一邊慢慢逛街,一邊感受著節日歡樂的氛圍。
街道旁的服裝店、大小飯館等各類店鋪里人頭攢動,所有店鋪在外高高掛起五星紅旗,為新中國七十一華誕送上祝福。
來到中山橋,只見人群更加密集,過節的喜慶氛圍更加濃厚。很多游客買了國旗貼紙,貼在額頭或者臉頰上,揮動著小國旗,讓同行者幫忙拍照,與“天下黃河第一橋”合影留念。這些人中不乏一些來自外地的游客,大西北自然景色壯美、人文風俗獨特,蘭州又有黃河穿城而過,吸引著他們來到這里旅游觀光。
來自上海的馮堅,對蘭州市近些年來的變化頗有感觸,他說:“我來過蘭州三次,第一次是三十年前,第二次是十年前。以前都是我自己來,這次和家里人一起來這邊過中秋,蘭州地鐵通了,高樓也多了,看著真好。”
同樣來自上海的,還有李欣一家三口。這是她第一次來蘭州,“蘭州真的民風淳樸,人都很好打交道。我們很喜歡吃這邊的面食,沒想到牛肉面居然可以分那么多種不同的粗細,它的湯味道很香!”
時至金秋,親水平臺上還有人放風箏。快艇蕩起一波又一波的黃河浪,乘客們在黃河之上遍覽了兩岸風光,近距離觸碰到了黃河母親的心跳起伏、血脈涌動。許多人聚在河岸邊,腳踩潮濕的沙土,定定看著黃河水浪打浪,相依相偎的行道樹沒被濃濃秋意染黃了頭,還是綠色的,投下一片清涼供游人享受。
“我本來以為大西北就是荒涼一片啊,結果沿著黃河風情線走啊走,發現這里居然有江南的味道,有山有水有綠樹。尤其這一株株楊柳,長得真好哇!”從上海來旅游的張先生有些舍不得離開這里,蘭州是他西北游的最后一站。
到了傍晚,厚厚的云層讓夜幕降臨得更快,但路旁停著的許多旅游大巴還未開走,人群也還未散去,或許是在等待中山橋的燈光秀。
當“中秋”遇上“國慶”,便成了“中國”。今時今日,此時此刻,在蘭州的街頭,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共賞一輪明月皎皎,共寄一份家國情思。長夜未央,共嬋娟,此般景象真是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