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能人”引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記元龍鎮井兒村黨支部書記韓全保

有一名共產黨員,他舍小家為大家,帶領全體村民興產業,建市場,筑橋鋪路,建設新村,始終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使命,今天的黨員故事專欄,我們講述的是麥積區元龍鎮井兒村黨支部書記韓全保。
在麥積區元龍鎮井兒村一提起韓全保,村民們就會不約而同的豎起大拇指說:“火車跑的快,全靠頭來帶”這句話,這句話也道出了韓全保帶領群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作出的貢獻。
井兒村在1996年時,農民人均收入不足500元,治安混亂,打架斗毆事件時常發生,是出了名的“后進村”。 2003年2月,韓全保任該村黨支部書記。剛剛上任的他,當時面對全村落后、貧窮的現狀讓他一時犯了愁。
韓全保回憶說:“我是從03年干上這個井二村支部書記,當時村莊的情況就是村里比較落后,尤其是住的土胚房,一到下雨以后,臟泥、水都出不來,行路難,這個水到有暴雨的時候還就進了院,看到這個情況以后,群眾也生活都很困難,只種了二畝地。”
面對全村這樣落后的情況,韓全保下定決心一心想改變,他把“抓教育、強班子、帶隊伍”作為破解制約經濟發展的總抓手,召開黨員群眾代表會,集思廣益,廣泛征求意見,帶動村班子成員,首先從群眾的居住環境做起,同時調整產業結構,全方位開展各項工作,然而,這一切都需要資金的支撐,群眾的理解和家人的支持等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讓韓全保心中產生了巨大的壓力。

韓全保說:“當然這個想法是好的,但是在操作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說,我家里長時間家務忙不過來,家里人也對我也不支持,征地拆遷,群眾也對我不理解,建設資金的短缺,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壓力,我當時也感到有退卻的想法,但是我又一想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在困難面前絕不退縮,我就通過對家里人再三的勸說,做工作,得到家里人對我的支持,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更加得到了我干事創業的信心,我覺心要把這件事情干成。”
韓全保吃苦耐勞,勤勤懇懇,一心為民的精神不但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同時,還贏得了班子成員的擁護和愛戴。
井兒村村主任李國忠說:“韓書記的為人正直、大方,一心一意為全村人方方面面著想,舍小家顧大家,在一個就我們這個兩委班子是個團結的班子,有凝聚力,對我村上各項工作都能搞前去,搞先進,各方面都很好,關心村兩委班子的成員,跟韓書記一起工作覺得有奔頭,完全有信心。”
有了家人、同事和群眾的支持和理解,韓全保一心撲在工作上,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在這收獲的季節,走進麥積區元龍鎮井兒村,鮮艷的蘋果、紫紅的葡萄掛滿了枝頭;村頭是排成長隊收購鮮果的車隊,老鄉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提起井兒村的發展變化,村民們會第一時間想起韓全保。
井兒村村民師世恩老人說:“我們韓書記為人正派,在這幾年在他的帶動領導下,確實我們群眾也滿意著哩,確實這幾年首先把我們從山上也搬遷下來,現在我們也富裕了,以前我們住的房子全部是土房,現在搬到前面了,全部是樓房和平房,都是磚房,特別是鍛煉身體的器材,像我們老人家閑時間了在這里學習,打籃球,娛樂活動也確實是好的很。”
以前的“沒治村”、“后進村”都已經成為過去,近幾年,在韓全保的帶領下,現如今的井兒村曾多次被省市區授獎,2006年被省民政廳、省司法廳命名為“民主法制示范村”,被天水市委、麥積區委授予“先進黨支部”和“先進村”榮譽稱號。同時,在發展產業上,興建了優質花牛蘋果基地500畝,對800畝老蘋果園進行了改造,成立了果農協會,全面推廣綠色無公害套袋技術,提高了果品品質,使果品價格每公斤提高2元以上。同時,興建了吞吐量達1000噸的果品批發市場,一座存貯量達100噸的恒溫氣調庫,實現了果品的反季節銷售,建成了一家花椒深加工企業,現在全村人均收入達3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