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6日,“神舟九號”飛向太空的日子。當天上午,麥積區新陽鎮鳳凰山上人頭攢動,鑼鼓喧天,喜氣洋洋。由新陽鎮主辦,天水在線、天水新天視文化傳播中心協辦的2012年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系列活動之一的“唱響鳳凰”在這里精彩上演。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謝簡平,市政府副市長雷鳴,市政協副主席張克強,市政府辦公室紀檢組長楊帆,天水市林業局局長王學峰,天水市秦州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裴浩仁,天水市水利局副局長吳靜海,天水市旅游局副局長王元成,天水市政府重大項目辦公室副主任王想明,天水日報社總編輯倪元存,天水廣播電視插轉臺臺長雷玉麟,麥積區委書記張智明,區政協主席楊續祥,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曙輝,區人大副主任程鵬、劉克寧,副區長王彥軍等出席活動。副區長汪亞偉主持儀式。

(副市長雷鳴為鳳凰山頒發國家2A級旅游景點標牌)
經過天水市旅游局綜合考評后,鳳凰山被評為國家2A級旅游景區,天水市旅游局副局長王元成代表市旅游局出席當天的授牌儀式。
副市長雷鳴為國家2A級旅游景點鳳凰山授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謝簡平宣布2012年中國天水伏羲旅游文化節“唱響鳳凰”大型文藝演出開始。
市政府辦公室機關干部、市、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及部分新陽籍在外工作人員也應邀觀看了演出。

演出現場展示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為本次活動題詞“唱響鳳凰”,著名的古典文學專家、陜西師范大學教授霍松林先生的題詞《瑞映鳳凰》,新陽籍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先生為鳳凰山的題詞《古鎮明珠》,原國防大學教務長胡愛祖少將為鳳凰山的題詞《秦州鎮岳》。

隨著節奏明快、氣勢恢弘的盛世水鼓《閃光》的激情律動,拉開了一場文化大餐的序幕,觀眾們的似火激情也被一次次點燃,歌聲、掌聲、喝彩聲……此起彼伏,陣陣響天,交織成一片歡樂的海洋。蘭州水晶女子樂坊的器樂合奏《夢回大唐》、《荷塘月色》,天水本土明星袁丫丫的秦腔選段《花木蘭》、《山里紅》,王海生的小品《村長開會》,胡雪梅的秦腔選段《斷橋》,楊濤、張文靜、巴莉的獨唱等節目不時贏得陣陣掌聲和群眾的歡呼聲,最后,演出在麥積區老年大學的舞蹈《麥積情韻》中落下帷幕。

(演出現場)
新陽鎮概況
新陽鎮地處西北黃土高原南部,西毗甘谷,北臨秦安,南接秦州,渭河、隴海鐵路橫貫全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行政面積86.6平方公里,下轄24個行政村,人口3.4萬人。新陽鎮古稱“沿河城”,自古為商賈云集之地,文化發達,貿易繁榮。
新陽鎮獨特的地理風貌在全國也是極為罕見的。南面雄踞鳳凰山,鎮天水之氣脈;北面屹立五龍山,佑一方之祥和,龍鳳遙相呼應,渭河呈太極圖形狀蜿蜒貫穿全境。誠可謂“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新陽鎮在魏晉時期曾設新陽縣,宋代稱夕陽鎮,明代稱沿河城。自古以來就是天水重要的商品貿易集散地。境內有“百年老!睖丶踔,紅二十五軍強渡渭河遺址,“天水鎮山”鳳凰山、安林山慶壽寺等名勝古跡。鎮黨委、政府爭取協調,引進項目資金,推動新陽經濟發展;一方面利用新陽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加強對外推介宣傳,著力打造歷史文化名鎮;另一方面打好鳳凰山這張旅游品牌,加大鳳凰山的前瞻性旅游開發力度,挖掘整理鳳凰山旅游資源,同時借助毗鄰卦臺山的地理優勢,爭取項目,打通鳳凰山至劉家溝至卦臺山的道路,使卦臺山尋根祭祖游和鳳凰山休閑避暑游連為一體,提高鳳凰山的旅游品位和承載力。
千百年來,獨特的地理風貌滋養了新陽古鎮豐富的歷史人文和民風民俗。新陽鎮群眾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也培養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文人才子、名將英烈。自近代以降,有和番將軍溫懷璋,教育先驅胡汝翼,革命烈士岳景宗、王承舜,愛國將領王治岐,國學泰斗霍松林,花鳥畫家郭克,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文學評論家雷達,隴上歷史掌故大家岳維宗,國防大學教授、少將胡愛祖等。他們,是新陽的脊梁,新陽的驕傲。也激勵和感召著后輩們發憤圖強,各有建樹。
改革開放以來,新陽鎮歷屆黨委和政府十分重視經濟的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群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特別是近年來,狠抓產業結構調整,著力發展和壯大支柱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鎮以優質杏、葡萄、蘋果、核桃為主的規模種植已基本形成,特色優勢凸顯。同時,狠抓基礎基礎設施建設,修建通鄉公路,興修硬化 通村公路,興建新陽綜合農貿市場,著力打通制約新陽經濟社會發展的交通瓶頸。新陽鎮黨委、政府立足新陽實際,提出了要把新陽鎮建設成麥積區“商貿重鎮,文化名鎮”的發展戰略目標,重振昔日“沿河古城”之雄風。

(器樂合奏《夢回大唐》)
鳳凰山旅游概況介紹
鳳凰山位于天水市麥積區西北56公里新陽鎮境內,海拔1895米,相對高度500米,其山北環渭水,南繞籍河,緊依316國道和隴海鐵路。 鳳凰山,形若彩鳳,天水之鎮山也,古之謂日沒之所崦嵫山者是也。屈辭有云:“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鄙w謂此也。其為朱圉脈系,邽山主峰;上遺古觀,下辟良田,南眺麒麟,北峙五龍,東瞰天靖,西壤冀城.相傳有鳳凰棲息而得名,另一解釋源于霍松林先生所題《鳳凰山碑記》“山之主峰,突起于新陽之南,翩然翱翔若彩鳳,因名鳳凰山”。山體總面積6750畝,山體綠化狀況良好,森林覆蓋達63%,山的陽面以刺槐為主,兼以山楊、青岡、酸梨、山杏、山楂及酸刺等樹種相混生的季綠林,山的陰面為多年人工育植的油松、華山松等到為主的松柏常綠林。被譽為天水市的“天然氧吧”。
鳳凰山人文建筑自漢唐以來,屢有營建,歷代修造,屢建屢毀,1942年在當地名士胡汝翼先生的倡導下,籌集資金,募資助物,組織人力,重修廟宇,歷經三年,至1945年建成泰山廟、山門戲臺及廂房。1980年后,鳳凰山周圍九鄉群眾捐資捐物,對殿宇逐年進行了維修、擴建,并于1983年起,每年古歷3月28日開始舉辦“鳳凰山東岳文化廟會”吸引麥積、秦州、甘谷等地數以萬計群眾朝拜會。
近年來,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民族宗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先生捐資興建的麥積區新陽鎮道路整修暨鳳凰山文物災后重建工程落成。之后,在任法融會長的捐資幫助下,鳳凰山山門、大殿、偏殿、鐘鼓樓和文化廣場、舞臺等建筑都先后建成,并對上山道路進行了硬化、綠化。如今的鳳凰山,建筑宏偉,面貌一新,實為人們休閑避暑、觀光度假的好去處。
鳳凰山景區占地面積約為4.5平方公里,核心景區10000平方米。該景區于2008年正式投資開發建設,目前已累計投資980多萬元,完成主要建筑大雄寶殿、文殊殿、觀音殿、財神殿、臥佛殿、天王殿、鐘鼓樓、東西禪院、游客中心、上山公路。鳳凰山景區目前經營狀況良好,2011年接待游客10萬人次,群眾募捐收入620余萬元。近三年來及接待游客26.9萬人次,累計募捐48余萬元。
鳳凰山目前重點開展旅游觀光、森林氧吧、文化廟會、文學采風、武術表演、書畫交流等活動,特別是每年三月二十八的廟會已在當地形成了相當規模。

(器樂合奏《夢回大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