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貧困人口新農合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和提高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報銷比例,確保從2016年起,將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報銷起付線由5000元降至3000元的政策有效落實,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日前,記者在采訪麥積區衛計系統精準扶貧工作時該區衛計局副局長盧吉這樣說。

為了認真做好衛生精準扶貧工作,該區衛計局制定了精準扶貧衛生支持計劃,計劃到2016年完成118個未達標貧困村衛生室建設,實現貧困村標準化村衛生室全覆蓋,提高鄉村醫生補助、強化鄉村醫生培養培訓、提高新農合報銷比例、降低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一系列的措施讓記者看到了幸福民生來敲門的美好藍圖。

在馬跑泉鎮崖灣村衛生室,老中醫王恩堂正在整理病歷。61歲的王大夫已經從醫45年,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曾被評為全省優秀鄉村醫務工作者,多次被衛生局、鎮村評為優秀黨員。“以前條件簡陋,只能是開點藥看個小病,現在衛生室建成新的,有60多平米里,設備也增加了,全村4個自然村的公共衛生和疫苗接種基本上都能滿足,村里人確實是方便多了。這個時間莊里人都下地去了,到晚上就人多的很,一天要看十幾個病人哩。”老王大夫細述新衛生室帶來的變化。

盧局長告訴記者,2015年建設的92個村衛生室選址已經完成,25個村衛生室已啟動建設,67個正在落實設計方案,11月底將全部完成建設任務。盧局長還帶記者看了即將建設的吳家河村衛生室和西枝村衛生室選址,特別是西枝村衛生室,是區衛計局幫扶村陣地一體化建設的幫扶點,除了項目資金幫扶外,陣地及衛生室的辦公設備也將由衛計局來免費提供。

除了改善鄉村醫療衛生硬件外,該局在衛生扶貧中還注重強化鄉村醫生培養培訓,建立了區內二級以上醫院為免費培訓基地,對全區476個行政村衛生室的536名鄉村醫生在區內二級醫院的內科、外科、中醫科、護理、急救等臨床科室輪換進修學習實踐技能一個月。甘泉鎮甘江村鄉村醫生安拜拜告訴記者“我進修了半年,在進修完畢通過考試后,還每月發了1000元的學雜費及生活補助,通過進修學習,增長了不少的知識和技能,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都提高了很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進修學習機會,讓我們這些鄉村醫生都能盡快成長起來,更好的為群眾服務。”

據了解,在衛生支持計劃中,除了上述提到的措施外,計劃中還包含以下方面措施:提高貧困村鄉村醫生待遇,對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零差率銷售的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及村衛生室的現行掛號費、診查費、注射費合并為一般診療費,村衛生室一般診療費標準為中醫6元/3天、西醫5元/3天,并按規定納入新農合報銷范圍。充實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6月份已培訓全科醫師13名,鄉鎮衛生院業務骨干人員12名,7月份與區人社局協作向社會招錄了10名醫務人才安排到鄉鎮衛生院工作。積極爭取區級醫院重點專科項目,主要由天水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落實2個重點專科建設任務。建立引導醫療衛生人員到貧困鄉鎮工作的政策機制,6月份開始,市二院和婦幼保健院選配的208名醫師已到23個鄉鎮衛生院定期開展多點執業服務,平均每月工作3天,累計接診2000余人次,開展健康教育指導70余次。同時,從今年起,每年選派23名醫師到貧困鄉鎮衛生院幫扶,重點幫扶醫療衛生服務和技術培訓工作,幫扶時間為半年。目前,已選派4名骨干醫師掛職到貧困鄉鎮衛生院幫扶,提升管理能力。

(崖灣村衛生室醫生王恩堂)

(即將建設的西枝村陣地及衛生室選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