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近年來,麥積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緊緊圍繞區委中心工作任務,結合行業特點,立足崗位工作實際,以爭先鋒、創一流的行動,全面貫徹從嚴治黨要求,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積極投身經濟社會改革發展,在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扶貧攻堅、保障民生改善、維護和諧穩定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涌現出了一批戰斗力強、先鋒模范作用好、業績突出的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七一”到來之際,現開設“先鋒引領”專欄,陸續刊發部分受表彰的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典型事跡,供大家學習借鑒。
發揮堡壘作用 夯實發展基礎
——記麥積區甘泉鎮甘江村黨支部

甘泉鎮甘江村地處麥賈公路沿線,距麥積城區13公里。全村共有5個村民小組、328戶、1532人,耕地面積2255畝,果園面積2050畝,F有黨員36人,其中女黨員4人。
近年來,甘江村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團結帶領全村黨員群眾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努力改善基礎條件,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村容村貌發生了明顯變化,群眾收入顯著提高,全村各項工作得到快速發展。甘江村先后被省、市、區命名為“美麗鄉村”示范村、“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黨建示范村”。

——抓班子,夯實堡壘聚民心。村黨支部從自身建設抓起,積極實施“能人帶動”戰略,堅持高標準、選能人、用強人,將2名致富能手選進了村“兩委”班子,將5名致富能力強、學歷高的優秀青年納入后備干部隊伍。以“建制度、抓教育、轉作風”為抓手,進一步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為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組織14名致富黨員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充分發揮黨員的傳幫帶作用。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嚴格按照“四議三雙”程序決策村內重大事項。建立黨員干部管理、目標責任量化考核和民主評議機制,向群眾作出公開承諾,接受廣大群眾的監督,有效調動了黨員干部的工作積極性。認真落實“345”工作法,積極開展志愿幫扶活動,全面推行村干部輪流坐班和 “一站式”代辦服務,方便群眾辦事。

——調結構,優化產業帶民富。該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以果蔬種植、生態雞養殖和勞務輸出為主的主導產業。通過招商引資,先后引進森泰蔬菜公司、嘉園果蔬公司、偉強農技公司和百佳信果品合作社等四家企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建成優質花牛蘋果基地2130畝、村民自建果園1200畝、蔬菜基地108畝。采取“企業+農戶”農戶自建模式大力發展生態雞放養產業,建成羲皇園、龍江、軍紅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和桃花苑聯合社等4家養殖大戶,建成雞舍60余棟,投放雞苗3.56萬只。針對全村剩余勞動力較多的實際,加大勞務輸轉力度,進一步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結合土地流轉,群眾就近務工400余人,外地務工400余人,2014年全村集體資產達到950多萬元。

——夯基礎,美化環境促民生。該村黨支部始終堅持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把為民辦實事列入村黨支部的重要議事日程,積極組織實施通路、修橋、裝路燈、建廣場等事關群眾切實利益的各類項目。近年來,該村先后投資402.5萬元建成垃圾收集屋5座,配備垃圾分類箱340個,粉刷墻面16700平方米,文明墻6.2公里,綠化6700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144盞,有效美化了村莊環境;投資100.8萬元新修排洪渠6.2公里,并對部分路段鋪設了蓋板;投資54萬元新建長21.9米、寬5米的便民橋一座;依拖財政獎補“一事一議”項目,投資93.6萬元完成小巷道硬化3.1公里;新修安家莊河提2980米;完成長31米、寬6米的過水路面一處,徹底解決了甘江村通往云霧村的道路瓶頸問題;投資60余萬元,啟動了2200平米的村民文化活動廣場,目前已完成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建成灌面達4000畝的2級提灌工程3處;實施的新農宅建設工程,已建成42套,將于今年8月份交付群眾入住。

“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甘江村黨支部一班人一心一意帶領群眾發展經濟,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贏得了群眾的信賴和支持,為付全村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