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開局之年,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召喚新作為。為此,麥積融媒特推出“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欄目。該欄目集中展示麥積區各鎮(街道)、各部門基層干部群眾攻堅克難、接續奮進、團進拼搏的昂揚斗志,聚焦推廣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從而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高質量發展,向著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邁進,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 今年以來,麥積區五龍鎮探索新型特色優勢產業和農業發展模式,切實將五龍鎮扶貧產業園轉變為鄉村產業和人才的“振興園”,增強富民強村產業支撐,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關鍵在培育帶動貧困群眾發展壯大穩定增收的致富產業,重點在建立健康運行的長效脫貧機制。2018年以前,麥積區五龍鎮農業小農戶分散經營的傳統模式,專業化、現代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組織、管理和指導,生產成本高、標準不統一、產業鏈條短、效益不明顯,難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和形勢的發展。貧困群眾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力、缺市場,難以通過產業穩定增收脫貧,新型經營主體在組織和帶領小農戶抱團發展,對接“大市場”上缺乏載體和平臺,集體經濟薄弱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短板和瓶頸。
建立五龍鎮扶貧產業園,正是五龍鎮黨委、政府搶抓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機遇期,緊密結合鎮情實際,堅持統籌產業扶貧、精準脫貧、壯大村集體經濟、發揮新型經營主體作用,提出的新發展思路。
五龍鎮扶貧產業園,建設于2018年9月,占地面積77.4畝,設有2座大棚和1座儲存量60余噸的冷庫。可耕種用地72畝,其中,塑料大棚耕地2畝,露天耕地70畝。目前,五龍鎮扶貧產業園由五龍鎮人民政府安排專人負責統一管理和經營,產業園內可一次性解決就業人員40余人。
自五龍鎮扶貧產業園建成經營以來,先后種植了辣椒、茄子、白菜、胡蘿卜等多種蔬菜和馬鈴薯、玉米、油菜、黃豆等大田作物,每年產生收益3.5萬元左右。同時,五龍鎮扶貧產業園切實發揮了帶動引領作用,不但吸納了附近群眾學習先進、科學的種植技術,也解決了陪讀家長和留守婦女等群體的就業問題,提高了無外出務工的陪讀家庭、留守婦女的經濟收入。截至目前,五龍鎮扶貧產業園先后累計解決了陪讀家長、留守婦女就業200余人,實現就近就地就業收入40余萬元。

脫貧只是新的起點,五龍鎮人沒有停下實現鄉村振興的腳步。經過五龍鎮黨委、政府對農作物市場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并邀請專業機構對扶貧產業園的地理位置、種植條件等方面進行實地考察,征求相關意見建議后,計劃在扶貧產業園種植當前市場需求量大、銷售價格高的陽光玫瑰、妮娜皇后、黃金蜜、蜜光等高端品種的葡萄作物。下一步,五龍鎮黨委、政府將邀請專業人士對五龍鎮扶貧產業園從葡萄苗木選擇、棚架搭建、種植、花期管理、施肥、澆水、收貨后管理等各個環節進行全程指導,并組織扶貧產業園工作人員到附近以葡萄種植為特色優勢產業的鄉鎮和葡萄種植基地學習先進、科學的種植技術,確保扶貧產業園葡萄種植各個環節科學有序,最終達到預期收成目標。同時,五龍鎮扶貧產業園將持續吸納陪讀家長、留守婦女等群體就近就地就業,并無償為有種植需求的群眾提供學習、觀摩機會,引導廣大群眾轉變傳統農作方式,將五龍鎮扶貧產業園升級為鄉村“振興園”。
戰鼓聲聲催奮進,旌旗獵獵踏征程。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實現新時代的鄉村振興,五龍鎮黨委、政府將拿出堅韌不拔的勇氣和持之以恒的決心,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促進農業優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描繪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未來鄉村振興發展的美好藍圖。【編輯:劉妞】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