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宋倩倩 王惠萍)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當前正值春耕好時節,麥積區五龍鎮黨委、政府為有效解決農村土地撂荒問題,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多措并舉扎實推進土地撂荒整治行動,堅決守牢耕地“紅線”和“底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讓昔日的荒地變為“糧田”“致富田”。
近期,隨著氣溫回升,五龍鎮的田間地頭呈現一片農忙景象,村民搶抓農時,駕駛著深翻犁翻耕土地,上化肥,在新復墾以及近幾年復墾的田地上開展春耕春種工作,田間地頭機聲隆隆,三人一組,在田間地頭覆膜。
安貴榮是五龍鎮安家村的村民,也是一位退役軍人。他常年生活在北京,去年,退役后的他依然決然地返回家鄉開墾撂荒地,問及他為什么回來,他告訴記者自己有很強烈的鄉土情結。“我看到咱們這個荒地特別多,因為現在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比較少,再加上當地政府對整治撂荒地的大力宣傳和扶持,我就對這些荒地進行了一些整治,而且今年省農業廳有玉米套大豆政策性的一個種植活動,這個項目落實下來以后,我就把這些地全部鋪上地膜,全部進行這個項目的種植。”安家村村民安貴榮說。
安貴榮對撂荒土地的復墾,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同時也引導更多的年輕人返鄉種地,促進家鄉經濟發展。五龍鎮凌溫村村民張根巧說:“由于我們這里人都是去外面打工,家里也沒有勞力種這些地。現在由承包下的一個大戶叫我們這些人打工,我們也能有一些收入,感覺特別得好。”
五龍鎮石洞村村民李想來是較早承包流轉土地的村民。幾年前,他將村里的撂荒土地流轉過來種植藥材,由于藥材的種植難度較大,受地理因素的影響大,連年經濟效益差。近年來,在鎮黨委鎮政府的引領支持下,他開始憑著自身豐富的經驗種植玉米,并且全部利用早年間購買的農用機械,省去了不少成本,幾年下來收益還不錯。
石洞村村民李想來說:“去年從村里流轉了500畝左右的土地,一直種的玉米,我們種玉米全程是機械化的。黨的政策好,都支持我們種玉米套大豆的這個項目,機會難得,我們準備把地翻了,今年好好再發展一年。”
據了解,五龍鎮針對各村統計出來的荒地情況,有的放矢、主動出擊,通過加大宣傳、加強培訓等方式發展、培育種糧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嚴格執行惠農補貼政策,有效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保障糧食增產、促進農民增收。
“今年立春以來,五龍鎮黨委高度重視,對目前農業生產工作做了安排部署,主要做了以下兩方面的工作,第一個就是大力整治撂荒地工作,第二個就是推廣玉米套大豆種植技術。”五龍鎮政府二級科員岳永春說,今年五龍鎮黨委,總體工作思路就是定產量、控成本、增效益,提出了5155工作目標計劃,這個5就是依托村辦合作社,每一個村級合作社要整治50畝荒地,種植50畝玉米套大豆,1就是每一畝確保1000斤產量,要最少成本控制在500元以下,在村辦合作集體經濟上要增加50000元。近期,五龍鎮大力進行撂荒地整治和鋪膜工作,截至目前,全鎮撂荒地整治工作達2300畝,玉米大豆鋪膜5000多畝。
五龍鎮通過對撂荒地整治和復耕利用,最大限度地實現土地利用率的同時,擴大了農業產業發展規模,并通過“村辦合作社+農戶”共享土地紅利的新型發展模式,進一步規范了合作社運營,促進了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增加和發展模式的多元化,使五龍鎮真正意義上地實現了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助推鄉村振興。【編輯 劉妞】
(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