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王峰梅 通訊員 鞏鵬飛)初夏時節,草木蔥蘢,萬物繁盛。麥積區利橋鎮百花村棗兒坪村民的房前屋后,閑散地塊和撂荒地里,一株株健碩的黃花苗迎風搖曳,這些曾經被荒草占領的田地,再次煥發出蓬勃的生機。
“這幾天的幾場透雨很及時!墑情保住了,今年試種的40多畝黃花,90%都成活了!”手指田里茁壯成長的黃花苗,百花村村委會副主任馬千祥高興地告訴記者。

百花村,一個風景如畫、人口約有875人的小山村。村民的收入主要以務工為主,苗木繁育、中蜂養殖、養牛等產業為輔。
“這幾年,隨著市場變化,苗木繁育等輔助產業收益微薄。我們村支部一直在尋求一種全新的產業,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帶領村民致富。”百花村駐村第一書記胡雁飛微笑著說:“在考察了多個項目后,我們兩委班子確定在今年試種黃花。”

黃花,是萱草的一種,又名金針菜,具有極高的食用、藥用價值。雖然與木耳、蘑菇并稱“素三珍”,但黃花比其他“二珍”好“伺候”很多:它耐瘠,耐旱,房前屋后,邊邊角角、平川山坡,都能扎根生長;作為多年生植物,它還具有采摘容易,種一次就能收獲很多年的優勢。
“現在村里的青壯年勞力大都外出務工。黃花的做務簡單,不需要出大力,老人孩子都能做。這也是我們選擇試種黃花的原因之一。”胡雁飛說。

今年2月,村兩委班子在廣泛宣傳的基礎上,組織村民代表,在百花村副主任馬千祥的帶領下,前往我省黃花種植大市——慶陽市,學習種植技術,并簽訂種子購買協議。面對村民對產品銷售的疑慮,百花村以“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由合作社提供黃花種子和技術指導,農戶提供勞力和土地,產出鮮黃花由合作社以不低于市場的價格,保底收購;同時,與駐村企業甘肅利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訂購買協議,合作社產出的成品黃花由企業負責銷售,形成“產、供、銷”一體的完備產業鏈條。因為消除了銷售的后顧之憂,21戶村民在駐村隊員和村干部的宣傳動員下,與村合作社順利簽訂了黃花種植協議。

“我們今年以棗兒坪組為主體試點,各項技術成熟后,進行全村推廣,計劃到2024年百花村黃花種植面積突破200畝,形成產業規模,解決本村剩余勞動力,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和村民收入,為百花的鄉村振興夯實產業基礎。”隨著馬千祥勾畫的百花村黃花產業發展藍圖,記者仿佛已看到“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的富民美景。【編輯 楊艷花】
(新聞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