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 6月13日,麥積區委書記康泰來就落實好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接受了天水電視臺、天水日報社和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記者采訪,以下為專訪全文實錄:
發揮區位優勢 主動融入大局
全力打造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示范區
——專訪麥積區委書記 康泰來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是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節點、喜迎黨的二十大的歷史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麥積區將緊盯“六新”目標,圍繞構建“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大力實施“四強”行動,全力打造“一個示范區”,做強“兩大產業”,推進“三項行動”,守住“四條底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肅貢獻麥積力量。
打造“一個示范區”,就是打造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示范區。緊扣“三新一高”要求,立足工業主導型和文旅賦能型,深挖自身優勢潛力,發揮集聚要素作用,大力實施“四強”行動,迭代升級工業產業,做強做優特色農業,融合發展文旅農康,繁榮發展商貿物流,不斷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切實打好“優勢牌”和“特色牌”,構建經濟繁榮、功能完善、設施配套、治理有效、普惠共享的縣域發展新格局。
做強“兩大產業”,就是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和文化旅游產業。堅持用工業思維發展現代農業,用全產業鏈思維“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突出抓好花牛蘋果、元龍花椒、利橋木耳、百花蜂蜜等特色優勢產業,延伸拉長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精心打造一批具有麥積特點的高品質、特色現代化農產品,力爭年內創建有規模、上檔次市級標準化示范園4個,特色優勢產業種植面積達到52.6萬畝。堅持以文化為引領、旅游為主題,圍繞麥積山、卦臺山“兩山”,落實2000萬元文旅扶持發展資金,完善基礎設施、打造精品線路、做優旅游服務,吸引更多游客來麥積觀石窟、品文化、賞煙雨,登卦臺、拜伏羲、聚人氣,打造石窟文化獨特地標,擦亮伏羲文化首位品牌,輻射帶動全區文旅農康融合發展。
推進“三項行動”,就是推進鄉村建設、城市更新、文明城市創建行動。堅持“一村一特色、千村千面貌”,突出“鄉土鄉愁”,大力推進鄉村建設,科學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立足鄉情完善基礎設施,全力創建2個省市級示范鎮、20個省市級示范村,走出一條人文化、特色化、個性化的鄉村建設之路。統籌推進舊城改造、新城開發,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全力推進31個老舊小區改造、14個城市更新項目,加快推進三陽新城等“六大新城”建設,為天水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撐。著眼一流定位、精致城市,扎實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常態化落實“包街包巷包小區”制度,教育引導市民文明出行、共創安全文明家園,讓麥積更有顏值、更有氣質。
守住“四條底線”,就是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生態保護、安全發展、基本民生保障底線。一是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持續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動態監測集中排查活動,分類精準落實幫扶措施,因地制宜發展多元富民產業,健全完善帶貧益貧機制,力爭年內全區80%的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萬元以上,堅決把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好、拓展好。二是守住生態環境保護底線,堅持“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方略,深入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加快實施南北兩山綠化改造、退耕還林還草、城鄉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全面完成38條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任務,以生態優勢大提升擦亮城市“顏值”。三是守住安全發展底線,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硬措施,持續推進撂荒地復耕復墾,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5000畝,確保全區糧食種植面積不減、糧食總量不降;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大督查,突出抓好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統籌做好防汛減災救災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縱深推進平安麥積建設,全面推行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五線工作法”,積極解決群眾訴求,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全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四是守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線,緊盯群眾關心的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實際問題,加大民生實事投入力度,加快10件民生實事辦理,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難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常態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堅決鞏固住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麥積區將以一往無前的信心決心和永不懈怠的實干精神,以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為引領,和全區人民一道凝心聚力、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新聞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