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成凱莉 陶宇)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近年來,麥積區聚焦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在綠色有機、生態建設、產業發展等“三農”重點工作上持續發力,在促進全區畜牧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讓農村更美、農業更強、農民更富。

智能溫控設施系統、飼料倉庫、獸醫室、糞污沉淀池……走進麥積區石佛鎮張家灣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標準化的養殖設備一應俱全,以規;、集約化、標準化進行生豬生產,從根本上提高了生豬產量及質量。

2019年,東西協作天津市西青區在石佛鎮張灣村全額投資1034.1萬元建成石佛鎮標準化規模養豬場,項目建設以來,引進龍頭企業以“輕資產”模式參與產業扶貧項目的新機制,實行“保底分紅”運作模式,使村級組織與貧困戶建立了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扶持帶動15村550戶2239人穩定脫貧。麥積區石佛鎮張家灣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負責人孫天鵬說:“我們養殖企業將進一步提升企業養殖生產水平,堅持推進畜牧業規;、現代化發展進程,加快村民依托畜牧業增收致富步伐,為推動全區畜牧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最美的底色。麥積區利橋鎮圍繞全區木耳產業示范帶建設,立足地處林區實際,搶抓東西協作幫扶政策機遇,建成了利橋鎮秦嶺木耳種植產業園,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另外,利橋鎮秦嶺村在結合本村傳統養殖產業基礎上,持續推進鄉村振興項目,在秦嶺村秦嶺組建成標準化養殖小區1座,不但改變了過去傳統的人牛雜居的養殖方式,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環境,還提高了村民們養殖肉牛的積極性。利橋鎮秦嶺村養殖戶劉五虎高興地說:“通過黨和政府的好政策,給我們養殖戶提供了標準化養殖小區,讓我們養殖戶更加有了發展養殖業的信心。今年我養牛21頭,預計收入五萬元左右。”利橋鎮秦嶺村黨支部書記師方平說:“今年以來,秦嶺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思路,建設標準化養殖小區一處,壯大村集體經濟,改善村容村貌,從而達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農民生活富裕富足。”

在麥積區黨川鎮福如茨冷水魚養殖場,一條條肥碩的魚兒悠閑游走。依托于優質的活水養殖,每年都有4萬多條成魚出售,除金鱒、虹鱒魚外,這里養殖的鱘魚也長勢喜人。冷水魚養殖已成為一項新興的富民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麥積區畜牧中心副主任趙周全說:“今年我區畜牧業以‘豬雞產業提質增效、中蜂冷水魚創造特色、糞污資源化利用突出亮點’為思路,預計今年全區畜禽飼養量達到319.5萬頭(只),產值達到10.85億元。黨的二十大召開以來,我們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體干部職工努力工作,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全面抓好畜牧業生產工作,爭取畜牧業更上新臺階,加快畜牧業現代化進程。”

今年以來,麥積區以“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狠抓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創建、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畜產品質量安全、生豬穩產保供等重點工作,形成了三新陽片區蛋雞生豬、東路林區林緣區中蜂和冷水魚的產業布局。全區累計建成各類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合作社)248家,創建市級以上畜禽規模養殖標準化示范場34家,其中部級9家、省級6家、市級19家。畜產品質量、養殖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持續增強,為穩步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奠定了堅實基礎。
下一步,麥積區畜牧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十足的干勁,充分發揮自身行業優勢和作用,認真服務三農工作,以養殖業高質量發展牽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認真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
(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