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積融媒中心訊(記者王峰梅 張峰 顧永剛 張博強)“曾經,我的夢想是在大城市安家、打拼,成立甘霖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后,我才發現,我的心一直在故鄉,我的根在農村。”
眼前的這個女子,果決,利落。一舉一動都透著干事創業者的雷厲風行。但當她對記者這樣說的時候,她堅毅的目光變得柔軟。樸素而溫暖的眸光里,記者仿佛看到,一顆顆紅寶石般的蘋果掛滿枝頭,陽光金子般照亮果農們的笑臉。
從事電商近十年,年均銷售額5000多萬元,累計帶動5800多戶農戶致富奔小康,建起甘肅省規模最大、運營優秀、模式先進的“殘疾人扶貧示范點”,王娟,這個不甘被貧困束手就擒的農家女,這個奔跑在鄉村振興路上的“全國百強鄉土人才”“甘肅省電子商務領域專家庫專家”“甘肅省助殘先進個人”,用小草回報大地的赤誠,注解了一個“隴原脫貧攻堅巾幗帶頭人”的富民情懷。

但是,你也許想不到,王娟最初的夢想并不是在農村扎根,而是跳出農門,永不務農。
“我的老家在伯陽鎮興仁村。我們村山地多,川地少。小時候跟著父母種地,半夜3、4點就要起床,都快走到清水的地界,才能種地。因為遠嘛,我們中午就在地里,吃點帶去的干饃饃,晚上到9、10點才能回到家;麥子成熟時,我們要背著麥子,爬到山頂的路上,才能把麥子運回家。小時候,背麥子把人肩膀上的皮都磨掉了。那時候心里就想:我一定要從這山里走出去,這輩子再都不務莊農了!
回憶起兒時的艱辛,王娟的笑容里就有了生活的風霜。因為不想再被貧困擺布,還因為想在更富激情的拼搏中,實現自己更加飽滿的人生價值,2003年,大學畢業的王娟,毅然放棄安穩的“鐵飯碗”,瞞著家人,只身前往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深圳,踏上搏擊命運的奮斗之旅。她從小公司的保安做起,認真踏實,百折不撓,先后在行政文員,質檢員,總經理助理等崗位一路打拼,最后做到一家上市公司的片區銷售總監,還與朋友合開了一家工廠。

2014年,正在思考工廠轉型的王娟回鄉。恰逢杏子成熟,她隨同父母一起去自己的果園摘杏。勞累一天,又累又餓又熱的王娟和家人去市場賣杏子,一斤6毛錢還被收購商各種撿嫌。一邊為農產品低廉的價格抱不平,一邊又被收貨商的優越傲慢所激怒,憤懣的王娟當場將幾百斤杏子倒入渭河以示抗議。
也許,連她自己都不知道,就在那一刻,她的奮斗就在家鄉的黃土地生了根。
回家之后,王娟重新盤點自己的資源,萌生了在網上銷售農產品的念頭。
當時,作為華南片區的銷售總監,王娟與廣州等發達城市的不少大型商超都有業務往來。王娟便開了微店,在自己的朋友圈兜售自家的果品。沒想到,在大西北熾烈的光照和豐厚的黃土層孕育生長的的天水優質果品,很快征服了南方客戶的味蕾,訂單源源而來。那一年,王娟不僅依靠網絡賣光了自己和親戚朋友家的果子,還幫著不少鄉親銷掉了果品。
看著賣掉果子后鄉親們憨厚的笑臉,王娟的心頭也溢起久違的幸福感。這幸福,來自于她初開微店的成功,更來自于能為鄉親們做貢獻的價值感。

2015年,王娟創辦了天水市第一家擁有電子商務營業證的“甘霖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她想讓更多的人品嘗到來自花牛蘋果故鄉的優質果,還想讓更多的果農通過網絡輕松賣掉果品,脫貧致富。
然而,冷酷的現實很快就給了王娟迎頭一擊:2000多件花牛蘋果因為運輸途中的損傷,被客戶退貨。沒有抱怨與推諉,王娟立即對損傷蘋果進行詳細勘驗。通過仔細研究對比,她發現,蘋果的損傷大多出現在沒有被網套保護到的五個棱上。于是,她率先在天水市提出并運用雙網套,360度無死角保護蘋果,和為蘋果包上保鮮紙的包裝法,一舉解決運輸帶來的蘋果損傷以及因南方天氣過熱蘋果起果蠟的難題。
“這些其實都是些小問題!蓖蹙晷χf,“公司成立起來后,最大的一場危機,來源于天災!

甘霖公司成立沒多久,一場霜凍突襲了麥積區。不少果園大幅減產,幾近絕收。一朵朵在寒風中凋零的蘋果花不僅帶走了果農們的希望,也把王娟逼到幾乎破產的境地。因為甘霖公司“以銷定產”的運營模式,客戶的訂單早已簽訂,而違約則不僅需要支付巨額賠償,更會損傷聲譽口碑。危機像黑魆魆的大山,遮蔽了哪怕一絲希望的陽光。被巨大的破產陰影籠罩的王娟沒有屈服。她撐著勁,一邊給客戶解釋減產原因,一邊跑縣區,四處收購優質蘋果,先保證小批量的果品供貨,維持客戶;同時,跑銀行,走親戚,尋求資金幫助。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王娟終于險渡難關。
那些摧毀不了你的打擊,就會讓你變得更強大。在電子商務的風雨洗禮中再次成長的王娟,以遇山劈山,遇水趟河的執著與勇氣,走在“電商助農”的前列。身為共產黨員的她,積極響應麥積區“電商扶貧計劃”,先后在伯陽、石佛、渭南、琥珀等鎮,建起“電子商務服務站”32處,以敏銳的市場預判,走“精品果”“小包裝”的銷售路線,另辟蹊徑,贏得市場;同時,建起通過綠色認證的蘋果、核桃、櫻桃等優質果品基地2700余畝,讓電商不再是沒有根基的空中樓閣;而甘霖公司“基地+冷鏈+平臺+網點”的新型電商模式,讓“互聯網+”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征途中,大顯身手的同時,也讓甘霖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躋身天水市優秀扶貧龍頭企業行列。

“我的性格是,要么不干,要干就要有個結果。甘霖公司成立以來,遇到的困難確實也是很多的,但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因為,我覺得,甘霖公司走到現在,已經不是一家單純的私人企業,還有一定的社會責任在肩上。”王娟認真地說。
2019年,麥積區的脫貧攻堅進入攻城拔寨的攻堅戰。農村殘疾人脫貧成為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當100個農村建檔立卡殘疾人就業脫貧的艱巨任務擺在王娟面前時,這位已經奔跑在逐夢路上的農家女,勇敢接過了重擔。敢于創新也善于創新的她,堅持把康養與就業相結合,集中托養與實用技能培訓相結合,探索出集“康療、托養、培訓、就業”四位一體的助殘扶貧新模式,讓曾經封閉自卑的殘疾人在掌握一計之長,并成功實現就業后,重建心理,重拾信心,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自信的站在陽光下,用辛勤的勞動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

2019年,在當年的精準扶貧考核中,甘霖公司的殘疾人扶貧車間,以規模最大,模式新,運營好的亮眼成績,拔得頭籌,受到國家考核組的高度贊揚。
而王娟,在成立殘疾人扶貧車間的同時,還創辦起了天水市甘霖電子商務職業培訓學校,專門針對沒有一技之長的村民開展各種實用技能培訓,以期能讓更多土里刨食的農民成長為懂技術,有技能,能就業的新農民。
“我是從山里走出的農家女。被這方水土養育成人,能為家鄉的發展做力所能及的貢獻,是應該的。不管走多遠,我的根一直都在農村!
初春的風拂過片片果園,鼓爆的枝芽里滿是希望的生機。穿行在這片黃土地,王娟俯身向下,用力扎根,努力生長著又一季的豐收。
(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