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汝霞 溫璐檢)果品產業是麥積區的致富產業。近年來,由于不少果樹的品種老舊、樹齡老化,導致果品品質下降,掛果率低,費時費力又收益不高。為了突破這一制約全區果業發展的“瓶頸”,今年以來,麥積區立足全區果品產業發展實際,科學謀劃,精準施策,持續高效開展全區果園提升改造工作。
人間最美四月天,不負春光與時行。4月7日,在麥積區元龍鎮青龍村的百畝果園里,村民們正在揮锨鏟土為新樹苗鋪膜。一排排栽植好的新樹苗,在春光的沐浴里,在果農的呵護下,正在積蓄力量,孕育希望。

“之前這里是村上的老果園,種了十幾年了,果樹老化、產量不行,正好趕上老舊果園挖改的好政策,村里積極行動,挖老樹栽新樹,進展順利,目前還剩少量的鋪膜工作。”麥積區元龍鎮青龍村黨支部書記李田錄看著一排排栽好的樹苗,滿眼都是歡喜與希望。記者了解到,這次青龍村老舊果園改造面積447畝,栽植了花牛系瓦里、俄矮,富士系眾城一號等高規格新優品種苗木。這些苗木適應性強、投產早、產量高,栽植5年就到盛果期,畝產可達5000多斤、收益在15000元以上。
據了解,元龍鎮目前已對9個村128戶,3個合作社總計面積1033.1畝老舊果園進行了提升改造,走出了一條“果樹革命”新路子。

元龍鎮“果樹革命”僅僅是麥積區果園提升改造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麥積區堅持把果園提升改造作為實施果品產業迭代升級工程的“頭號任務”來抓,多措并舉,全面發力。為了激發果農參與果園提升改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全市率先出臺果品提升改造獎補政策,落實鄉村振興銜接補助資金6350萬元,切切實實讓果農增收不加“負”。同時,堅持把選好苗木作為果園提升改造的前提,通過與國內知名果樹專家咨詢交流,多次組團赴陜西、山東等國內果品主產區考察學習果品種植先進技術及苗木生產情況,確保了苗木“根紅苗正”,通過引進高規格新優品種苗木,提高果樹建園質量。在技術管理方面,大力實施科技興果工程,以實現“戶戶有技術明白人,十畝有帶頭人,百畝有示范戶,千畝有土專家”為目標,緊盯果園精細化管理、病蟲害防治等重點,線上線下開展各類技術培訓,累計開展培訓32期8000多人次。與此同時,抽調專業技術人員28名組成技術指導服務組,分片區開展技術指導,規范技術流程,嚴格技術標準,確保“改一畝、活一畝,建一片、成一片”。另外,為了全方位保障果農收益,積極開展農業保險投保和蘋果“保險+期貨”項目理賠,已超額完成8個開花類農作物投保任務22.7萬畝,落實蘋果“保險+期貨”項目賠付資金1302萬元。

據悉,截至目前,麥積區已完成果樹栽植、覆膜12000多畝,創建標準化示范園4600余畝,建設果園防災減災設施650畝。“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利用蘋果種植、食用菌栽培、畜禽養殖等種養結合優勢,積極開展‘畜(禽)—沼—果’‘果—菌—肥’等多種復合循環模式生產,促進果品產業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力爭通過3到5年時間的培育打造,實現全區果品產業更新換代、提檔升級,持續增加群眾收入。”麥積區果業發展中心辦公室主任羅學義介紹。
通過老舊果園提升改造,推進果品提質增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麥積區正在現代化果業發展的道路上繪就著一幅幅充滿芬芳的“果業興、果農富、果鄉美”的壯麗畫卷。
(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