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王惠萍 李文濤) 立夏過后,麥積區利橋鎮木耳種植基地里生機盎然,一簇簇肥嫩的黑木耳沐浴在陽光下,正待“頭茬”采摘。

近日,記者來到麥積區利橋鎮秦嶺村木耳產業園,走進大棚,只見一排排菌棒整齊排列,上面長滿了肥嫩的黑木耳。這些木耳肉質厚實,色澤黑亮,充滿了自然的香氣。工人們穿梭在菌棒之間,熟練地將一朵朵長勢喜人的木耳采摘下來,然后送至晾曬棚進行風干。

打孔、掛棒、采收、晾干......木耳種植的每個環節都凝聚著當地村民的辛勤汗水。近年來,利橋鎮木耳種植不僅推動了全鎮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也為當地農村閑散勞動力提供了更多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在木耳基地務工,一天能掙100塊錢,既能照顧孩子,又有收入,再也不用去外地打工了,我感到非常高興!”利橋村村民李瑞艷由衷地說。像李瑞艷一樣,目前在木耳基地務工的村民有十多人,大家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

小小黑木耳,民生大產業。為了讓木耳種植更具規模化,利橋鎮由8個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成立了麥積區農豐惠種植農民專業合作聯社,進行木耳種植統一建設經營管理。如今,利橋鎮黑木耳種植通過這種聯農帶農的產業發展模式,已然成為鼓起農民“錢袋子”的特色產業。

“近年來,聯合社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以群眾增收、壯大集體經濟為目標,采取‘黨建+’產業發展模式,持續發展壯大農業特色產業,木耳產業園發展成效顯著。目前共擺放菌棒4000萬棒,預計年產量百萬余斤,產值4000多萬元。”麥積區農豐惠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黨支部書記師方平說。

利橋鎮地處小隴山林區,森林覆蓋率高,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為黑木耳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的黑木耳,具有獨特的口感和品質,深受消費者喜愛。以此為契機,近年來,利橋鎮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引進研發、生產、銷售企業,建成了集原料攪拌、制袋、滅菌等為一體的菌棒生產車間和木耳大棚種植基地。這種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方式確保了木耳的品質和產量,也讓木耳種植成為當地帶動農民增收、實現鄉村振興的民生產業。【編輯 劉美莉】

(新聞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