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 為了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6月1日,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及端午節來臨之際,麥積區博物館組織開展非遺竹編龍舟手工制作主題社會教育活動,讓青少年在感受非遺文化的同時,了解端午節的民俗。

此次活動是將傳統竹編工藝與龍舟競渡習俗有機結合的特色活動。活動現場,工作人員向同學們介紹了端午節的歷史發展背景、傳承意義,以及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主題。隨后,工作人員示范手工竹編龍舟的編織,教同學們以挑和壓的方法將竹篾經緯交織固定,并采用抬一壓一的技法進行編織。期間,工作人員來到每位同學身旁,手把手指導同學們進行編織。通過老師的耐心教學和同學們的不斷嘗試和互相幫助,一件件小巧精美的手工作品制作完成。

在全國科技周開展期間,麥積區博物館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日及端午節社會教育宣傳活動,為青少年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博物館條例》等法律法規。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歷史發展的重要見證,具有極高的傳承價值。讓非遺進入青少年生活,不僅能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也能讓青少年傳承非遺精神,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傳播。

此次活動充分發揮了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引導廣大中小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資源與學校教育教學的有效銜接,提高中小學生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了中小學生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歡迎和好評。


(新聞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