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近年來,麥積區堅持把以工代賑項目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堅守“賑”的初心,堅持“圍繞特色產業謀劃項目、聚焦促農增收實施項目”的思路,大力實施以工代賑工程,在項目建設中注重把“工”用起來,把“賑”發揮出來,全力推動項目落地實施,促進群眾就業增收。
精準謀劃促項目儲備。麥積區對標國家政策新變化和新要求,建立了區級以工代賑項目動態儲備庫。所有入庫項目必須具備開工條件,逐項提前開展可研編制、項目預審、勞務摸底、報酬測算、提升完善等工作,實現了謀劃儲備一批、落地實施一批、滾動更新一批。在項目入庫前,堅持做到“三必三防”:必須與往年計劃對照、防止重復安排;必須到項目點查看、防止套取資金;必須與群眾溝通、防止脫離實際。此外,項目的入庫流程嚴格按照村、鎮、部門、縣區四級“申報、審核、論證、審定”程序,逐級討論篩選確定項目清單,切實增強了項目的科學性、合規性、可行性,做到了項目來源有根有據、項目謀劃精準可行。通過嚴把項目審核關,有效提高了項目謀劃儲備質量,實現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注重培訓促技能提升。麥積區發揮以工代賑“務工賑濟、培訓扶智”作用,力求實現“魚漁雙授”“智志雙扶”的目標。結合項目建設用工需求和群眾就業意愿,該區采用聘請專業人員崗前培訓、“老師傅”一帶一、“以崗代訓”等多種方式,緊緊圍繞安全生產知識和務工專業技能開展實操培訓。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累計培訓238人次,讓參與務工的脫貧群眾至少掌握一項勞務技能,由“苦力型”扶持向“技術型”幫扶轉變,不斷增強群眾自身造血功能,實現“臨時工變固定工、農民工變技術工”,確保在工程完成后可熟練參與其他工程建設,被施工單位吸納為長期聘用員工。
帶動就業促穩定增收。麥積區堅持項目帶著就業走,由以工代賑項目實施鎮牽頭搭建平臺,建立務工群眾和施工單位雙向選擇機制,按照“應用盡用、能用盡用”的原則,組織施工單位最大限度設置就業崗位,在確保工程質量和項目進度前提下,采取懸掛橫幅、發放宣傳冊等形式,動員引導更多當地群眾參與務工,切實解決群眾就業增收問題。自2022年以來,共謀劃實施和推廣以工代賑項目34個,項目總投資達77.8億元,帶動當地2663名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發放勞務報酬4950萬元,人均勞務增收1.86萬元,實現群眾在家門口能務工、有收入。

規范管理促報酬發放。麥積區嚴格按照《國家以工代賑管理辦法》等政策文件和相關法律法規,加強項目管理,加快建設進度,狠抓施工安全,嚴把工程質量,確保項目按期全面完成。同時,嚴格執行以工代賑政策要求,與施工單位約定責任和義務,督促施工單位加強施工現場日常管理,明確以工代賑及勞務報酬發放標準。通過落實勞務報酬公示制度,統一辦理勞務工資卡,委托勞務公司代發報酬等措施,促進勞務報酬發放公開化、透明化、規范化,確保務工群眾工資每月按時足額發放到位,充分發揮以工代賑的政策優勢和扶持作用。
大力推廣促充分就業。麥積區在交通、水利、能源、農業農村、城鎮建設、生態環境、災后恢復重建等領域持續加大重點工程項目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工作力度,建立推廣以工代賑工作部門溝通協調機制,按照《全省以工代賑項目事中事后監管工作方案》,篩選確定推廣以工代賑項目清單。每年定期召開以工代賑領導小組會議,安排部署當年重點工作;每月進行務工就業情況調度,督促發放勞務報酬;每季度進行督查檢查,加強推廣以工代賑方式項目規范管理;年終進行工作總結及考核,確保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充分發揮以工代賑“賑”的作用。今年,在麥積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物流園區(花牛蘋果產業園二期)項目實施中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目前,已累計開展技能培訓310人次,帶動133名群眾實現務工,發放勞務報酬442萬元,人均增收3.32萬元。

改善條件促鄉村發展。麥積區通過以工代賑項目,大力實施、補齊產業基礎設施短板,有效解決農產品運輸、農資運輸、群眾作務不暢等問題,方便果品收購商、經銷商、電商直播等在田間地頭開展果品宣傳和購銷。今年,全區共實施以工代賑項目4個,總投資2078萬元。在建設過程中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采取微信群日調度、深入工程現場周督查等方式促進度、抓質量,嚴格項目管理,確保項目按期全面完成。目前,已累計硬化道路24.53公里,新建排洪渠1165米,新修路塹墻660米、邊溝900米,新建化糞池1座、擋土墻10米、排水管網480米等,有效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條件,為和美鄉村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極大促進了當地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