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宋倩倩任澤瑄實習記者陳雅娟)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眼下,蘋果園迎來春季管護的關鍵期,麥積區馬跑泉鎮緊抓農時,通過技術培訓、科技賦能等手段,掀起果園管理熱潮,為全年蘋果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走進馬跑泉鎮龍槐村,果農們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他們有的正在剪枝,有的在打農藥,有的在清除雜草……經過一番打理,凌亂的果園變得規整,重新煥發出了生機。

龍槐村村民周明生告訴記者,每年10月中下旬至初春是果樹修剪的關鍵時期。合理修剪能改善果樹通風透光條件,集中養分,促進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對提升產量和品質至關重要。“我種了十畝果樹,去年未能修剪完,現在要抓緊時間修剪,修剪完后緊接著要刮除樹干上的老皮和腐爛病。”周明生說,“施肥方面,我一年只上一次,七月份施肥澆水。這幾年感覺這時施肥效果很好。”談到果園管護,周明生頗有心得。去年,他的蘋果產量達四萬多斤,收入約十萬元。

除了剪枝,刮腐爛、施肥打農藥也是果農當前的重要工作。刮除樹干上的老皮和腐爛病、輪紋病等病斑、病瘤,并涂抹藥劑,能有效防止細菌病毒侵害。“我們這兒地塊小,主要種植蘋果和花椒。現在小戶都用小型設備打藥,比如拉20米管子的小型噴藥機,比以前人背的設備輕松多了。上化肥用開溝機,小塊地就人力輔助一下,大塊地就用機器,效率高。”龍槐村村民周建堂說。
周建堂還告訴記者,在去年的老舊果園挖改行動中,他積極響應,挖改了7畝地準備種蘋果。“挖改后,我全部種蘋果,因為蘋果收益好。”周建堂自信地說。

近年來,馬跑泉鎮在各村積極開展果品種植技術指導工作。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革新,老舊果園煥發新生機,果農收益顯著提高。“我們村蘋果果園面積約1萬畝。近年來,通過挖改項目和提質增效措施,挖改面積連續四年達4000多畝,提質增效面積2000多畝。現在果農們在春季復耕期先刮腐爛、上肥料,清理地里的環境垃圾、柴草等,為果樹復耕復產做好準備。”龍槐村黨支部書記閆剛說。

“我鎮現有蘋果4萬余畝,盛果期3萬余畝。2025年計劃實施老果園改造4160余畝,提質增效2900余畝,防災減災設施480余畝,幼齡套種大豆3400余畝。近年來,通過提升改造、挖改等措施,果園得到很好發展,產業區蘋果提質增效、農民增收明顯。在果園管理期,我們還會邀請區果業發展中心的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開展果樹修剪、化肥施肥等技術指導,全鎮果業發展水平得到了較大提升。”馬跑泉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干部石文永說。
(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