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社區矯正是針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暫予監外執行這四類犯罪行為較輕的對象所實施的非監禁性矯正刑罰。近年來,麥積區司法局各司法所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堅持“四心”發力,管教相輔,持續健全完善社區矯正工作機制,嚴格落實日常監督管理和教育幫扶措施,提高教育矯正質量。
正心啟航,強化入矯教育
規范嚴謹的入矯流程是社區矯正工作的基石。麥積區司法局各司法所對每一位新接收的社區矯正對象都嚴格依照標準程序操作。及時完成首次談話記錄,詳實記錄關鍵信息;認真填寫社區矯正對象登記表,確保信息完整準確;簽訂社區矯正對象告知書,明確權利與義務;發放《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小冊子,強化法律意識。尤為重視首次見面談話契機,全面深入了解社區矯正對象的基本情況,從家庭背景、犯罪原因到個人性格特點等,無一遺漏,并迅速建立對應的文字檔案與電子文檔,為后續個性化矯正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

塑心之旅,織密監管網絡
強化監督管理,壓實監管責任,實行分類管理與動態監管相結合。借助電話與甘肅省智慧矯正一體化平臺,司法所工作人員每日仔細核查社區矯正對象的活動軌跡和生產工作狀況。在檔案管理方面,精心建立并完善個人檔案,嚴格按照規范文書格式記錄,妥善保管,確保檔案資料隨時可查。在溝通交流層面,開展面對面思想交流,要求社區矯正對象每周到司法所進行思想匯報,工作人員則定期或不定期針對不同矯正對象分別談話教育,還定期開展集中警示教育和公益活動,鼓勵大家分享一周經歷與感悟,同時留存文字材料和影像資料。在請銷假制度執行上,嚴謹細致。對于不符合法定請假事由、沒有請假事項證明的申請一律駁回,保證批假合法合理。積極倡導社區矯正對象在區內工作生活,每日定位檢查活動情況,實時登錄社區矯正管理平臺,查看是否存在越界違規現象。

育心以教,促進思想蛻變
從思想和認知層面出發,全面引導矯正對象實現自我轉變。麥積區司法局各司法所充分考量矯正對象的個體差異和犯罪成因,精心設計并開展豐富多樣的教育活動。法治與道德并驅。通過系統且深入的法律知識講解,結合實際案例分析,讓矯正對象清醒認識違法犯罪帶來的嚴重后果,進而在內心深處筑牢法律紅線,增強對法律的敬畏感。同時,大力開展道德教育,借助主題講座、討論交流等形式,培育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公德心以及正確的價值觀,鼓勵他們關注并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實事,以小見大,反思自身行為。關注矯正對象的心理健康,針對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提供一對一的心理咨詢和團體輔導,幫助他們排解內心的壓力、焦慮和自卑等負面情緒,克服心理障礙,增強自信心和自控力,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和改造。

暖心回歸,助力重步正軌
為矯正對象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其就業能力,幫助他們找到穩定的工作,減少因經濟壓力導致的再犯罪風險。積極動員家庭、社區和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矯正工作。鼓勵家庭成員給予矯正對象關愛與支持,不歧視、不放棄,幫助他們重新融入家庭。引導社區營造包容接納的氛圍,組織志愿者開展幫扶活動,聯合社會組織提供就業推薦、生活救助等實際幫助,共同為矯正對象營造溫暖、關愛的社會環境。司法所工作人員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秉持“早發現、早干預、早化解”的原則,及時有效處理社矯對象面臨的鄰里糾紛、家庭糾紛、感情婚姻糾紛、工傷利益糾紛等。通過耐心調解、法律引導等方式,將矛盾糾紛消除在起始階段、萌芽狀態,進一步關注社區矯正對象的心理健康,降低對社會的危害程度,減少矛盾的發生。
(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