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宋倩倩任澤瑄)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近日,麥積區渭南鎮雷尹村的老舊果園改造示范基地內一片繁忙景象,數十名果農正搶抓農時,栽種新引進的優質果苗。隨著一株株幼小的樹苗扎根沃土,這片承載著幾十年種植歷史的老果園正式開啟“煥新升級”之路。

走進雷尹村,老舊果園改造現場忙碌而有序。果農們兩三人一組相互配合,嚴格按照消毒、挖坑、扶正、覆土、施肥、澆水等標準化流程栽種樹苗。為了防止水分流失、提高成活率,在樹苗定植后,農戶還為其覆蓋上了黑色地膜,保障樹苗健康生長。
“近幾年,老果樹抗病蟲害能力弱,果子賣不上價,鄉親們守著‘金飯碗’卻難增收。”雷尹村村民雷田福感慨地說,“去年,我改造了一畝老果園,新栽的蘋果樹套種黃豆效果非常好,樹苗長勢喜人。今年又改造了3.6畝,新調運的苗木品質優良,希望蘋果能長得又大又紅,賣個好價錢。”

渭南鎮是麥積區傳統果品種植大鎮,近年來,部分果園因樹齡老化、品種單一、管理粗放等問題,導致產量下降、品質參差不齊,經濟效益逐年走低。為改善果園生產條件,提升果園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自2023年開始,渭南鎮各村積極開展老果園挖改和果園提質增效項目,群眾參與熱情逐年高漲。

“今年我村挖改項目總共49.6畝,苗子是政府提供的,每畝享受國家補助4000元錢,包含苗木、化肥、地膜等費用。目前全體村民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正有序開展標準化栽植。”雷尹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雷國興告訴記者,自2023年開始至今,雷尹村已實施老果園提升改造項目318.8畝。

據了解,今年,渭南鎮優化種植方式,創新營銷模式,組織實施老舊果園改造提升130余畝,幼齡果園套種大豆700余畝,建成了標準化果園示范基地1000余畝。同時,推行“四統兩分”管理模式(物資統購、技術統服、病蟲統防、果品統銷,分戶經營、分戶核算),積極探索通過構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結機制,進一步調動了種植戶積極性,確保果品品質、產量雙提升。

“渭南鎮積極動員全鎮40個村實施老舊果園改造提升,挖改項目共133.6畝,其中雷尹村49.6畝種植花牛蘋果,楊趙村50畝種植鮮桃,程村34畝種植櫻桃,進一步優化產業格局,為群眾增收致富注入了新活力。”渭南鎮文化事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裴志軍說道。
(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