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馬玉婷劉芳王瑋瑕)當老果園華麗蝶變,會激活怎樣的振興動能?當果樹大豆“牽手”,會碰撞出怎樣的致富火花?麥積區甘泉鎮給出了精彩答案,通過在農業種植領域積極探索,實施果園挖改與大豆套種模式,為當地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繪出一幅如火如荼的春日新圖景。
走進甘泉鎮八槐村的老果園改造示范點,一排排新栽種的蘋果樹苗迎風舒展,煥發出勃勃生機。村民們正穿梭于整齊的田壟間,搶抓農時在蘋果樹林間套種大豆。他們有的忙著除草,有的駕駛著小型農機翻耕土地,還有的手持專業農具,專注地放入豆種、填土……大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勞作景象。

八槐村曾是甘泉鎮遠近聞名的蘋果種植專業村,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果樹老化、品種單一等問題日益凸顯,傳統果園產量下滑、收益縮水,發展陷入瓶頸。今年初,八槐村啟動老果園挖改項目,引進抗病性強、市場前景好的新品種,并配套實施“深翻改土+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措施。新苗成活率達95%以上,較傳統栽種方式提高了近30%。
據了解,由于新植蘋果樹至少需要5年時間才能掛果,生長周期長,前期收益有限,在蘋果樹種植初期,果樹較小、葉片生長稀疏,樹下土地長期閑置。而大豆生長周期短、植株矮,與蘋果樹在光照、養分等方面競爭小。在這期間,在林下套種大豆低矮作物,當年就能有收益,剛好能夠填補幼齡果樹沒有產出的空白,有效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

“我們八槐村今年老果園挖改項目涉及普通挖改560畝、矮化密植96畝,果樹樹苗已經全部種植結束。矮化密植的果樹明年開始零星掛果,三年掛果率將達到50%,5年以后畝產將達到8000斤,很受群眾歡迎。”甘泉鎮八槐村黨支部書記阮引全高興地說,“現在正在進行大豆套種,套種面積96畝,預計5月中旬基本結束。為了提高群眾收益,政府每年每畝還補貼500元,在果樹生長期套種大豆,當年就能產生收益,村民種植積極性很高。”
近年來,甘泉鎮立足本地資源優勢,聚焦果品產業發展,圍繞果園改造提升、產業提質增效等方面精準施策,積極探索助農增收新路徑。“2025年,我鎮實施老舊果園改造提升1415.68畝,防雹網519.29畝,果園提質增效900畝。目前,苗木已全部種植完成,長勢良好。與此同時,為幫助農戶增收,我們在改造果園進行‘大豆套種’項目,以一畝三分地生四分金的理念,利用蘋果保水土、豆根固氮肥的特性,三年掛果期套種三季豆,采取一地多收,助力農民不斷增收。”甘泉鎮副鎮長張莉平說。

以“改”破題,用挖改舉措重塑產業筋骨;以“新”賦能,借科技與智慧激活土地潛能。甘泉鎮將堅持把做大做強果品產業作為富民強鎮的重要舉措,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突破口,按照“老果園抓挖改、盛果園抓提升、幼果園抓管理”的果品產業發展思路,助推全鎮果品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