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馬玉婷王瑋瑕)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近年來,麥積區立足區位優勢,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將設施蔬菜產業作為富民強村的重要抓手,通過政策扶持、科技賦能、市場引導等舉措,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設施農業轉型升級,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走進渭南鎮楊趙村設施蔬菜定點保供配送基地,西瓜大棚里一壟壟西瓜秧長勢旺盛,淡黃色的花朵在翠綠的葉片間綻放,整個大棚顯得生機勃勃。相鄰的幾個大棚里,香瓜、辣椒、豇豆等果蔬苗同樣長勢喜人。工人們來回穿梭在不同大棚內忙著進行打枝、病蟲害防治等管護作業,現場忙碌而有序。
“我們基地主要栽種蜜都西瓜、普羅旺斯西紅柿及水果黃瓜這三個品種,搭配螺絲椒、白玉脆瓜等特色蔬果。現在工人每天定點巡查,通過打杈控旺、人工授粉及立體繞蔓技術對藤蔓進行精細化管理。按當前長勢,預計在5月下旬至6月初瓜果蔬菜就能陸續上市。”基地負責人馬小芳說。

據了解,楊趙村設施蔬菜定點保供配送基地目前已建成日光棚5座、拱棚10座、連棟大棚1座,種植有白菜、油麥菜、菠菜等20余種葉菜類產品;太空辣椒、茄子、菜瓜等40余種茄果類產品;甜瓜、西瓜、草莓、櫻桃等10余種瓜果類產品。同時,基地還配套有5000余平方米的配送中心,集農殘檢測、冷鏈配送、原料存儲等功能于一體,日均配送服務客戶超50家,構建起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冷鏈保障體系。
大棚產業的蓬勃發展為當地村民提供了穩定的就近就業渠道。據悉,該基地已累計吸納60名當地群眾就業,其中15個固定崗位月均收入達2400元,年收入可達2.8萬元,有效拓寬了村民增收致富途徑。在基地務工的楊趙村村民劉彩梅笑著說:“在這里干活既能給家里人做飯,照顧上學的孩子,每個月還能掙兩千元,挺好的。”

興一個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群眾。相比傳統種植,大棚種植不僅能靈活倒茬,增加土地利用率,還能有效規避天氣風險。麥積區正是看中這些明顯優勢,積極引導農戶種植大棚蔬菜,讓農戶不斷鼓起自己的“錢袋子”,助力鄉村振興。
“蔬菜作為我們麥積區的三大農業支柱產業之一,在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截至目前,全區蔬菜種植面積2.8萬畝,其中設施蔬菜面積3600多畝,主要種植品種有西紅柿、黃瓜、辣椒、芹菜、萵筍等,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渭河川道區、城郊區,規模化蔬菜定點保供配送基地12個,面積800畝。食用菌產業上半年種植規模達到3250萬棒,主要品種有金針菇、北蟲草、木耳等,其中建成木耳大棚569座,今年預計種植達到1000萬棒。”麥積區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李向文說。

近年來,麥積區在川道區和東部四鎮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并出臺了麥積區設施蔬菜(食用菌)獎補政策,對符合獎補政策的新建蔬菜設施大棚和東部四鎮種植的木耳菌棒予以獎補。至今,獎補蔬菜設施面積已達100余畝,獎補資金高達200多萬元。隨著蔬菜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產業政策不斷完善,產業保供能力不斷提升,蔬菜產業將成為加快全區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