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近年來,麥積區堅持以“黨建引領、網格發力、多元共治”為核心,把“網格化”作為推進主動創安創穩、深化平安麥積建設的基石,通過不斷創新和完善基層全科網格社會治理體系,推動治理重心下移、服務觸角延伸,確保社情民意在網格中得以掌握,矛盾糾紛在網格中有效化解,治安防控在網格中得以強化,居民平安幸福感在網格中不斷提升。
黨建引領強根基,織密基層治理“一張網”
麥積區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網格化治理的核心引擎,按照“完整覆蓋、便于服務、無縫銜接、動態調整”的網格化管理要求,不斷對原有網格資源優化整合,將全區379個行政村和35個社區劃分為581個基礎網格,大力構建“區級統籌、鎮(街道)主導、村(社區)落實、網格執行”四級聯動體系。探索“網格+黨支部”模式,在每個網格建立功能型黨支部,由村(社區)黨員骨干擔任網格長,同步吸納物業、業委會、志愿者等力量,形成“支部建在網格上、黨員沉在群眾中”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建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網格員+網格輔助員”分級分片包干責任制,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系,提升了治理效率。結合“雙報到”工作機制,全區186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4700余名在職黨員主動到社區報到,定期開展結對共建和志愿服務活動,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延伸至基層治理末梢。

警網融合提質效,筑牢安全穩定“防護墻”
麥積區堅持警網合一,構建“1+1+N”(1名社區民警+1名專職網格員+N名群防群治力量)工作模式,推動社區警務與網格深度融合。社區民警依托“社區民警工作平臺”,全面采集實用人口、流動人口、企事業單位、出租房屋及標準地址等基礎信息,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網格員充分利用“人熟、物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積極協助社區民警對警務區內的各類基礎數據,如人口、房屋、地址及單位等信息,進行詳盡的核查與校準。通過“線上視頻調解+線下入戶走訪”雙軌并行,社區民警、網格員利用互聯網遠程參與簡易矛盾糾紛的化解工作。“線下”他們深入居民家中,細致排查各類矛盾糾紛,把網格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本土優勢與社區民警“懂法、懂防范、懂治理”的專業能力相結合,實現了矛盾糾紛化解效率顯著提升。今年以來,已成功化解矛盾糾紛1547起,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

數字賦能微治理,激發網格服務“新動能”
麥積區統籌推進綜治中心實戰實用,以平安甘肅信息化支撐管理平臺、甘肅網格化管理系統等“智慧政法”平臺數據為基礎,通過“智慧支撐+網格管理”模式,實現社會治理智能精細高效。“雪亮工程”縱向覆蓋區、鎮(街道)、村(社區)公共區域,橫向互聯教育、金融、衛生等行業領域,實現網格覆蓋率、聯網率達到100%。網格員利用“隴情E通”手機App常態化開展信息采集工作,及時將網格內人口變動、房屋出租、矛盾糾紛、安全隱患等信息登記上傳綜治信息平臺,加大同“12345”政務服務熱線、110警情、應急、城管等主動創穩成員單位上報信息和各類群眾訴求問題的分析研判,實現對基層社會治理問題的快速發現、精準處置,為全面提升主動創穩工作成效提供科技支撐。

多元共治聚合力,激活基層治理“微細胞”
麥積區注重整合多方資源力量,打造“專職網格員+兼職力量”協同隊伍,全區配備581名專職網格員和379名輔助網格員,統一著“藍馬甲”上崗,承擔信息采集、隱患排查、便民服務等職責。同時,吸納退休干部、教師、德高望重的鄉賢人士以及快遞員、外賣騎手等新就業群體擔任“兼職網格員”,通過“隨手拍”直報問題線索,形成“人人都是治理參與者”的格局。近年來,中灘鎮蒲甸村將網格化管理與“巷長制”工作法相結合,推選出14名德高望重、辦事公道的致富帶頭人、鄉賢、黨員、關心家鄉建設熱心人當巷長,構建起“網格員+巷長”的兩級網格組織體系,積極開展糾紛調解、法治宣傳、平安巡防等活動。橋南街道通過人大代表“三級網格、一長四員”模式,組織代表進網格解決物業糾紛、環境衛生等群眾反映的強烈問題,進一步激發群眾參與社區治理活力,有力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網格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麥積區通過精細化網格服務管理、多部門協同聯動支持及信息化科技平臺支撐,持續釋放“小網格”的“大能量”,全面激活社會治理“神經末梢”,實現基層治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防”的轉變,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