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 6月20日上午,由麥積區卦臺山伏羲文化旅游促進會主辦的2025(乙巳)年卦臺山民間祭祀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典禮隆重舉行。

9時50分,伴著禮炮聲以及莊嚴悅耳的鼓樂聲,民間祭祀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典禮隆重拉開序幕。各界人士懷著崇敬之心,共同緬懷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整個祭祀活動按照敬獻花籃、燃香跪拜、恭讀祭文、鞠躬敬祭、謁廟拜祖等民間傳統禮儀有序進行,深切表達了中華兒女對人文始祖伏羲的敬仰之情。
此次祭祀活動以“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宗旨,追思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創世功績,感悟偉大祖先一畫開天、肇啟文明的創造精神。祭祀活動堅持“隆重、莊嚴、務實、節儉、安全”的原則,充分挖掘麥積特色文化資源,講好伏羲畫卦故事,擦亮伏羲文化首位品牌,對進一步加快打造伏羲始祖文化傳承創新區,提升天水市和麥積區對外知名度、影響力,建設幸福美好新麥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伏羲被尊為“三皇”之首,是中華文明的開創者之一。卦臺山又名伏羲畫卦臺,為國家AAA級景區,甘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傳說中伏羲創畫八卦、分姓氏、制嫁娶、充包廚、教民畋漁的古遺址。三陽川南北兩山及周圍群峰環列,渭河呈“S”形在境內由西向東流過,形成一幅天然的太極圖。據史載,隋代在這里建寺,宋代建堡,金代修廟宇。祭祀伏羲的歷史最早可追至漢代,伏羲被定為春皇,祭祀在春天舉行;唐玄宗天寶六年(公元747年),朝廷確定每年春季三月三日,秋季九月九日祭祀三皇;金、元兩代沿襲;明代將卦臺山的祭祀日期定為每年仲春、仲秋的上丙日,即二月三日和八月三日舉行。明嘉慶年間伏羲廟建成,官祭伏羲移至秦州城,卦臺山遂成為民間祭祀伏羲的中心,祭祀日期更改為每年農歷正月十六、二月十五日兩次舉行。1981年,當地群眾自發組織恢復祭祀活動,并重修廟宇。從此將農歷正月十六日、二月十五日、五月十三日(龍的誕辰日)定為祭祀日,并舉行聲勢浩大的祭祀活動。隨著卦臺山伏羲祭祀形式的傳承和祭祀內容的擴充,加之伏羲卦臺山相互聯結的名勝古跡的修葺,卦臺山成為海內外華夏兒女尋根祭祖的圣地。

當天,卦臺山還舉辦了秦腔匯演、武術表演等文化活動,為現場游客帶來了一場文化視聽盛宴。
(新聞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