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劉秋鈺董怡凡董潔褚艷玉莫哲濤)秋風送爽,碩果盈枝。八月的麥積,空氣中彌漫著葡萄的甜香,廣袤田園里一串串飽滿的果實掛滿藤架,預示著又一年葡萄豐收季的到來。今年,麥積區葡萄長勢喜人,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正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甜蜜引擎”。
在社棠鎮的葡萄園里,“巨峰”葡萄已進入成熟關鍵期,紫紅透亮的果實密密匝匝垂掛枝頭,宛如串串紫玉瑪瑙,在陽光下閃耀著誘人光澤。“今年天氣好,葡萄長得也特別好,串型大、顆粒大、色度好,吃起來也特別甜。希望能有好行情,賣個好價錢,我們就心滿意足了。”種植戶高在義的話語中滿是對豐收的期待。

“這幾年葡萄長勢一年比一年好,多虧了區上組織的技術培訓。”柏林村黨支部書記潘金喜說,“今年我還有幸參加了全國葡萄病蟲害防治培訓,技術和認知提升很大。目前‘巨峰’已大量上市,‘陽光玫瑰’20多天后上市,‘夏黑’‘黑皇’等新品也將陸續面市。”柏林村憑借獨特的水土氣候條件,加之科學種植與精細化管理技術推廣,所產“巨峰”葡萄粒大、色艷、汁多、味甜,在市場上久負盛名。

社棠鎮葡萄種植歷史悠久,“巨峰”是該鎮傳統主栽葡萄品種,承載了幾代果農的生計與記憶。2003年,社棠鎮注冊“下曲葡萄”商標,“巨峰”等系列葡萄獲農業農村部綠色食品A級認證及中國農業協會葡萄分會“金獎”。
“下曲、柏林、石嶺、郭坪、東家山等5村于2002年組成中山流域葡萄基地,種植面積5000余畝,年產量1700多萬斤,年產值6000萬元,是‘全國最大的山地鮮食葡萄基地’和‘全國優質葡萄生產基地’。2009年,下曲葡萄被評為‘中國知名特產’。葡萄產業收入占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0%,已成為全鎮農業重要支柱產業。”社棠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霍耀宗說。
在社棠鎮葡萄園一片“紫紅”的同時,甘泉鎮葡萄園里一片“青翠”。甘泉鎮主打品種“陽光玫瑰”聲名鵲起,成為該鎮特色農業的新名片。

走進種植大戶賈向東的連片葡萄大棚,青綠飽滿的“陽光玫瑰”掛滿枝頭,圓潤如翠玉,散發淡淡的玫瑰香。賈向東正仔細檢查果實生長情況。他介紹,“陽光玫瑰”對管理技術要求高,需要嚴格控產、精細疏果以保證品質。目前,“陽光玫瑰”正值糖分積累關鍵期,預計又是一個豐收年。“我的園子有30畝,今年預計產量11萬斤,目前已有6萬斤葡萄被上海、嘉興、北京等地的客商預訂。”賈向東說。

近年來,麥積區立足資源稟賦,科學規劃葡萄產業發展布局,在社棠、甘泉、新陽等鎮打造出各具特色的葡萄產業帶。通過“科技+產業”雙輪驅動,全區葡萄產業實現了質的提升。在技術支撐方面,區農技人員常態化深入田間地頭,推廣綠色防控、水肥一體化、果實套袋等實用關鍵技術,并引進優質新品種進行示范種植;在產銷銜接方面,通過合作社帶動、農超對接、電商平臺拓展等方式,實現優質優價。據統計,目前麥積區葡萄種植總面積達3.03萬畝,年總產量4.8萬噸,產值突破3億元。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既裝點了麥積大地的綠色生態畫卷,更串起了鄉村振興的產業鏈條,成為名副其實的“甜蜜產業”。
(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