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張丹胡旭東)為切實加強全市水生生物資源養護,修復水域生態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8月7日,天水市2025年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在麥積區啟動。此次活動嚴格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開展,以科學行動筑牢水域生態安全屏障。
據了解,本次增殖放流物種主要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預計放流10068尾,規格為20公分以上。放流地點在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動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麥積區紅崖河、花廟河等自然水域。

“自2009年以來,我市陸續在自然保護區及自然水域放流大鯢3萬余尾。此次首批放流活動計劃投放規格20公分以上的大鯢10068尾,所選放流區域餌料資源豐富、生態環境適宜。經多年資源調查與監測顯示,此前放流的大鯢成活率高、生長狀況良好。”天水市畜牧獸醫局漁業站站長王劍周說。

此次活動還特別注重公眾參與和社會宣傳,通過互動體驗和科普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有效提升公眾對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通過這次活動,我學到了很多魚類知識,還認識到了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參與放流活動的學生顏子熠說,“回到學校后,我會把這次活動的感悟分享給同學們,帶領大家一起加入保護野生動物的行列。”

據悉,為了確保增殖放流工作規范有序開展,天水市專門組建了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工作專班,進一步明確工作任務、細化實施步驟、完善保障措施,通過科學規劃與分批次采購,確保增殖放流取得實效。同時,為了確保種質純正性,活動招標環節要求供應商提供種質資源鑒定證明,并在放流過程中隨機剪取尾鰭進行留樣,開展后期種質資源鑒定;對增殖放流苗種數量、規格開展抽查及現場核查;公證人員還對放流活動進行了全程監督,新聞媒體進行了跟蹤報道,確保放流活動真實透明。

今后,漁政執法部門與麥積區農業執法隊將在放流水域加強巡查執法力度,嚴格執行禁漁期、禁漁區制度,嚴厲打擊電魚、毒魚、炸魚及非法捕撈大鯢等破壞水生野生動物的行為,為放流苗種安全成長構筑堅實屏障。同時,建立放流后資源跟蹤監測機制,通過標志放流、定點觀測、群眾信息反饋及定期資源調查等方式,科學評估大鯢等珍稀物種的存活狀況、分布范圍及種群恢復效果,為后續生態保護工作提供堅實數據支撐。
(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