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首都北京最繁忙的建造者之一、作為具有吸引力和創造力的備受推崇的開發商之一SOHO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無疑對追逐夢想、追求成功、追求美好生活的每個現代中國人有著黑洞一樣的巨大吸引力。
但是和眾多開發商不同的地方在于SOHO中國讓人們記住的并不是在土地市場的縱橫馳騁,也不是在資本市場的呼風喚雨,而是象SOHO現代城這樣歷久彌新的產品。
在前一段的地產宏觀調控中,很多精于土地和資本運作的房地產商紛紛陷入困境,而SOHO尚都和建外SOHO的熱銷,卻讓SOHO中國風光無限。無論是SOHO現代城、建外SOHO還是SOHO尚都,這些屹立于北京CBD的樓宇街區,無一例外地以其特別的功能性吸引著眾多投資者和公眾的目光。
實現“家庭辦公”的夢想
在仍然強調居住為主要功能的中國房地產市場上,SOHO這個家庭辦公的概念顯然與眾不同。但潘石屹很早就開始關注城市新興階層對居住品質與工作便利的雙重要求。
小王第一次聽到SOHO(SmallOfficeHomeOffice)這個詞,并非始于現代城。但成為一個在家辦公的自由職業者的夢,他卻早就開始做了。
他一心向往有個大房子,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那種,他想自己的工作、吃飯、睡覺、會友都在這里,不用起大早趕路上班,不用在乎白天黑夜。
SOHO中國稱自己是“說夢的人”,在他們的指引下,無數象小王一樣的城市新興階層的夢想在世紀之交成為現實。
潘石屹曾說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不出戶,知天下”的信息時代。比爾·蓋茨在他的《未來之路》中說道:“1994年,在美國有700多萬遠程電信工人采用了新的工作方式,他們不再為了上班而每天奔赴辦公室,而是利用傳真、電話和電子郵件等手段直接在家里上班。特別是一些作家、工程師、律師和一些自由職業者,他們相當一部分的工作時間是在家里度過的。許多采用家庭上班方式的人認為,在家里上班更為自由方便些”。
在北京,被稱為SOHO一族的自由職業者和居家辦公者也越來越多,比如記者、作家、經紀人、攝影師、計算機編程員等,還有一些正在起步和發展階段的公司和一些規模不大的公司,如廣告公司、設計工作室、律師、建筑師、會計師事務所、外國駐京辦事處等,在網絡信息時代,他們的行為方式確定了他們需要自由的工作時間、自在的做事方法,而隨著電子網絡對人們生活的進一步侵占,花買一套房子的錢即可得到工作和生活這兩種需求的滿足,是他們最大的愿望。
從對資源的利用上講,居家辦公相對于純粹的公寓和辦公樓而言,對房屋的空間、停車場、水電以及電話的容量等資源達到了最充分的運用,而且極大地減少了城市交通壓力和空氣的污染。用比爾·蓋茨的話講,如果任何一個大城市的普通辦公職員每星期在家里呆上一兩天,那么汽油的消耗量、空氣污染和交通阻塞現象都會明顯減少。"
SOHO(家庭辦公)現代城的戶型以復式為主,面積在150、180、250平方米,樓下寬敞的大廳是辦公區,樓上兩間或三間臥室是居住區。比較普通的商住兩用房而言,這種上下各自為陣、互不干擾的設計最為合理。
它并不是主要利用空中庭院12米×8米落地大窗透過的光線采光;在SOHO單元的設計中,設計師讓絕大部分的房間和家庭的公共空間都向外,每面墻都是超大落地窗采光,例如03/04戶型:東、西、南三面墻全部都是落地窗。每個寬3.6米,高2.2米,共有10個。您在家里可以感受光線像韻律一般流動。充足的采光,成為SOHO單元的優勢。而面向空中庭院的房間是部分戶型的廚房和某個臥室。這是住戶家中的“黑色空間”,相對不需要有強烈的光線。
根據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光學研究所專家的測算,SOHO現代城空中庭院在全年日照最低的冬至日那天從早晨7點至下午17點都有陽光照射入庭院。院內越靠近洞口的地方,日照時間越長。一年內其他時間光照的強度都會比冬至日更強,時間也更長。面向空中庭院的房間也有充足的光線。
住進SOHO現代城里的人,可以不再擔憂交通的擁擠和夜晚加班后的疲乏趕路,白天,打開門迎八方客,夜晚,躲進小樓成一統。這種亦商亦住的新型生活,可借用一句電梯的廣告語來描述:“上上下下的享受”。
一位開公司的朋友曾探討過在北京的郊區選一處房子兼做辦公與生活兩用。結論是非常不現實。雖然有了電訊網絡,但路途的遙遠與不具商業規模的郊區根本不能滿足此類需求。此外,從事商務活動的人同樣有“物以類聚”的需要,一個處于高檔區域的辦公地點往往就是一個活的廣告牌,你的公司設在人氣旺盛的國貿商圈和在郊縣某處的獨門獨院里,給人的感覺不可能是一樣的。
在國貿以東800米處的現代城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交通條件。在現代城設站的復八線地鐵的全面開通,大北窯立交橋、東四環等道路的暢通,更為SOHO現代城錦上添花。
創造混合型都市社區
如果說,SOHO現代城是SOHO中國在產品功能化實踐上的力作,那么建外SOHO則在辦公與居住的概念上進一步延伸。
在潘石屹看來一個城市總要有一個能全面展示城市潮流及城市魅力的靈魂之地,他稱之為一個城市的地標,跟著這個想法順延而出的就是他的新項目--建外SOHO。
建外SOHO位于北京長安街上,國貿正對面,處在北京CBD的核心,是一片纖細、透明的建筑,包括14棟SOHO公寓、4棟SOHO辦公、4棟SOHO別墅、2棟寫字樓、總長度1300米的臨街商鋪,總建筑面積超過70萬平方米。
其建筑設計由日本山本理顯設計工場擔任。山本理顯是近十幾年來在日本和國際建筑舞臺上異常活躍的建筑師。他以注重建筑與環境的有機結合、強調建筑空間影響人們行為方式的原則著稱。以此作為出發點,山本理顯設計的建外SOHO,不是一個單調的封閉的住宅區,而是一個有住宅、有店鋪、有辦公、有花園的混合型都市型社區。
建成后的建外SOHO商業街規模是9萬平方米,由16條街組成,街兩邊有300多個店鋪。街道都是十幾米寬甚至幾米寬,因為街道一寬就缺少尺度感,會使人覺得自己很渺小。而且這些小街都是彎曲的,讓人永遠看不到頭,總覺得前面有機會也有驚喜。直的街道一望到底,會增加人的目的性,沒有逛街的欲望。
建外SOHO商業街是立體的。地表面兩層,地下一層,人在上面一層逛街的時候,還會看到下面那層有花園的街,街兩旁也是店鋪。從這種布局上來說它是立體空間的,富于層次感。這都是為人們逛街做的準備。
由于小街和廣場的分布,每個店鋪窗外的景觀都不同。南側的店鋪,面對的是27米的綠化帶和通惠河畔優美的景致。東西側的店鋪緊臨超過30000平方米的中心綠地,無論坐在哪家店鋪喝咖啡,眼前都是綠色。北側店鋪與寬30米的社區街道相鄰,身處高層建筑物之間,小街上人流過往,只要店鋪的布置富有特色,大可吸引行人駐足。
逛不完的街,看不完的人,找不完的樂,24小時停不下來的都市瘋狂--這就是建外SOHO商業街演繹的都市生活新版本。
拓展功能型商業地產
在地產宏觀調控前,SOHO現代城與建外SOHO更多地強調居住的一面,而SOHO尚都則向大家展示了商業地產的功能性。
SOHO尚都是SOHO中國在北京CBD建設的第三個項目,是繼SOHO現代城、建外SOHO之后推出的新一代升級產品。該項目以更加前衛更具創新精神的外形、更現代的商業及辦公氛圍,給北京奉獻出一道生機勃勃、極具視覺沖擊力的都市新景觀。
來自澳大利亞的彼德·戴維森的設計使SOHO尚都成為北京市中心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它包括一條包括37000平方米商鋪的低層商業街,兩座中等高度的SOHO建筑(小型辦公,居家辦公)。按照構思,商鋪內部是富有動感的現代風格,5層高的商業街立面由一個個變幻的水晶折面構成。建筑風格突破傳統的橫平豎直,形式更加大膽前衛,非對稱建筑語言強調空間關系的變化,像多個水晶立體的組合。設計中還包括一座橋,連接東西商業街。商業街的內部設計考慮到便于在此舉行一系列活動,如時裝表演、音樂會,而且可以根據北京多變的天氣隨時改變成“室外”或“室內”。
SOHO尚都,是一個成熟的、量身定做的標準化投資產品,270戶最適合投資的精裝修辦公樓、450個最適合投資的小面積商鋪,在聚攏人氣、增加商業氛圍的同時,也縮短了投資者的回報周期。
通常商業地產的底商主要面向小區居民,人流及消費能力十分有限;而SOHO尚都位于CBD西北角,整個項目處在朝外商圈、建國門商圈和國貿商圈三圈交匯的黃金地帶。西側緊靠東大橋路,與第一使館區和藍島大廈隔街相望;東側是規劃中的東大橋東側路,從朝陽路直通建國路,與新城國際一路之隔;北側距離朝陽北路僅有300米;南側與世貿國際公寓二期相接。 SOHO尚都商業物業的位置和開放型設計決定了它的消費人群將來自全北京、全中國甚至全世界。
這直接導致其對周邊老商業社區如藍島、貴友等的沖擊或補充。僅2005年1月,SOHO尚都開盤僅一周,即銷售額達5億元人民幣,再次突破潘石屹所開發項目的最好銷售記錄。
SOHO中國這10年來在北京CBD留下一串長長的軌跡,而他對建筑產品功能性的強調與創新更奠定了其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中的領先地位。在宏觀調控后的房地產市場中,SOHO中國以其功能型地產產品而處亂不驚。就象海外媒體對SOHO中國的評價那樣,“他們是在無數變化的海濤中拍擊出來的風景,他們是走出樓障,走向現代的先鋒”。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