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線走訪紅軍長征途徑天水路線活動第二站
——紅二十五軍長征過境秦安
迎接建黨九十周年 弘揚紅軍長征精神 挖掘、推介天水紅色旅游路線

(走訪團成員和當地村民在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秦安縣安伏鄉伏國棟家合影留念)
4月10日,天水在線走訪紅軍長征途徑天水路線活動第二站來到了秦安縣,來自天水市委黨史研究室、天水在線、秦安縣委宣傳部、秦安縣委黨史辦公室、天水交警支隊、天水市攝影家協會、天水市歌舞團、甘肅省藝術學校天水分校、甘肅省八建公司、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的八十多名機關干部、網友、警察、攝影愛好者、學生、演員等參加了走訪活動。
首先,走訪團前往秦安縣烈士陵園向革命先烈敬獻花圈,參觀烈士陵園;隨后,走訪團趕赴位于秦安縣安伏鄉的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開展參觀、采訪、唱紅歌、朗讀紅色詩歌、重走長征路等活動;最后,走訪團還參觀了位于秦安縣蓮花鎮西和村的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指揮解放蘭州戰役的指揮部舊址。

(圖為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秦安縣安伏鄉伏國棟家)

(原秦安縣志辦主任王文杰介紹紅二十五軍長征過境秦安的故事)

(天水市歌舞團歌手周明帶領大家高唱紅色歌曲)

(天水市歌舞團歌手帶領大家高唱紅色歌曲)

(天水在線博主吳季世朗讀他本人為這次活動創作的詩歌)

(受現場氣氛感染,秦安縣委辦公室副主任兼縣委黨史辦主任王彥祥激情高唱紅色歌曲《紅軍不怕遠征難》)

(在秦安縣安伏鄉重走紅軍長征路)

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簡介
1935年7月,紅25軍為牽制敵人兵力,迎接長征中的黨中央,迎接主力紅軍,在中央鄂豫陜省委代書記、軍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等率領下,從陜西長安縣豐峪口地區出發,經鳳縣雙石鋪進入甘肅。8月10日,翻越鳳凰山。北渡渭河,經千戶、西山于11日午攻取秦安縣城。12日,紅25軍離開秦安縣城,經鎖子峽、葉家堡北上,到達安伏鄉境內宿營。軍直屬分隊駐扎安伏鄉,軍部設在伏國棟家。13日,經魏店龍王廟北上。于1935年9月15日到達延川縣永坪鎮,與陜甘紅軍第26、27軍會師,合編為紅15軍團,殲敵1個師零1個團,取得勞山、榆林橋戰役的勝利,為鞏固和發展陜甘蘇區,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的到來,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原秦安縣志辦主任王文杰介紹紅二十五軍長征過境秦安的故事)
虎嘯隴原(紅二十五軍長征過境秦安)
一九三五年七月,從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長征到陜南并艱苦轉戰于鄂豫陜邊游擊根據地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簡稱紅二十五軍),從敵人的報刊和派駐上海的交通員帶來的中央文件中得知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在川西北會師,并將繼續北上的消息。為迎接長征中的黨中央,迎接主力紅軍,在中共鄂豫陜省委代書記、軍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的率領下(軍長程子華負重傷隨部隊行動),從陜西長安縣豐峪口地區出發繼續長征,決心西進甘肅,襲擊、威脅敵人后方,牽制敵人兵力,打破蔣介石堵擊紅軍主力北上的企圖。八月二日,紅二十五軍四千余人,經鳳縣雙石鋪進入甘肅。八月三日,襲占兩當縣城。九日晚,徐海東親率第二二三團二營,一舉攻克天水北關。國民黨甘肅省主席,駐甘綏靖公署主任朱紹良急電國民黨第3軍第12師(駐甘谷、武山),第51軍第114師(駐清水),甘肅交通司令部王富德團星夜馳援。十日,城未破,援敵已近,已至,紅軍面臨被夾擊的危險,遂決定棄攻天水,轉向鳳凰山,經沿河城(新陽鎮)北渡渭河。十一日,登蝣蜒咀從料光石峴入境,經千戶、西山一線向縣城疾進。敵王富德團奉命截擊,團部駐扎云山鎮,命所部王子烈連前往革家堡、南瓦窯一帶偵察、阻擊。紅軍進入秦安縣千戶鎮后,得知有敵軍繞道截擊,先頭部隊迅速東越葫蘆河,在縣城南山擊潰王子烈連隊,王富德團敗逃天水,國民黨秦安縣縣長楊天柱聞訊后大驚失色,慌忙帶領5名警備隊員化裝出城向東南方向潛逃,甘肅交通司令部派駐秦安縣城的王介臣駐軍,料難抵抗,亦即逃跑。城內居民也紛紛出城躲避。當日午時,經六十里急行軍的紅二十五軍部隊下山后,從神明川(農民村)、川口直插葫蘆河,徒涉渡河,經飲馬巷攻進縣城,迅即控制全城。側翼警戒部隊繞道牌樓、辛家溝村,渡葫蘆河從秦家巷進城。紅軍進城后,首先打開監獄,釋放了被關押的群眾一百多人,并在保安門(今解放路縣汽車隊附近)槍決了作惡多端的福建籍孫管獄員、衛班房排長梁顏,束房吏王爵一、衛班差役馮長世,并將四人的罪狀公布于眾,為民除害,百姓稱快。同時,在縣城內外張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團結起來,共同抗日”等標語。宣傳黨的政策、解除群眾顧慮,躲跑上山的群眾陸續進城回家,城內外秩序逐漸回復正常。紅軍在縣城體育場召開窮人大會,號召全縣人民團結起來,同全國人民一道,共同抗日,收復東北失地。為了擴大紅軍的政治影響,加強同人民群眾的聯系,還向到會者每人發大洋一塊。當時本地正值瓜果飄香上市的季節,山川沿途的瓜果桃梨,紅軍未摘一個,買東西照市價付錢,借東西用后就還,用糧食給錢,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人民群眾目睹紅軍紀律嚴明、除暴安良,深受感動,紛紛稱贊紅軍是窮人的救星。紅軍的到來,和軍紀敗壞、燒殺搶掠的國民黨軍隊形成鮮明的對照,使國民黨誣蔑紅軍“殺人放火”共產共妻等等的反動宣傳遭到破產。 紅二十五軍迅速西進,敵人極為震驚。蔣介石從7月26日至8月10日,接連從成都行轅發出五道電令,初時要求各部加強西安、寶雞、漢中之線的碉堡封鎖,防止紅二十五軍入甘,繼則督 飭陜軍各部不分省界,跟蹤追擊,并要求第51軍派一部向鳳(縣)徽(縣)方向輕裝截堵,以圍殲紅二十五軍于兩當一帶;最后在8月10日的電報中指出:“查徐海東匪西竄原因在策應朱毛我軍應采用內線作戰要領,先以優勢兵力迅速解決徐匪,再行以全力回擊朱毛”。電令薛岳、王均、于學忠、楊虎城等部,各抽一部分兵力“統歸朱紹良負責統一指揮”。集中對付紅二十五軍。據此,敵軍一部分由四川江油北上甘肅文縣,一部分東移天水,準備南下的第60師和中央補充第1旅不得不暫時滯留文縣、碧口一帶。這樣,紅二十五軍有力地牽制和吸引了敵人,打亂了敵人的部署,在一定時期減輕了主力紅軍(長征中的紅軍第一、四方面軍)的壓力。 為了進一步調動敵人,紅二十五軍決心繼續向敵人縱深挺進,迅速控制西(安)蘭(州)公路,牽制國民黨第37軍毛炳文等部,策應主力紅軍北上,并決定如果接不到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就進軍陜北,同劉志丹同志領導的陜甘紅軍會合。十二日,紅軍放棄秦安縣城,經十里鋪、鎖子峽、葉家堡北上,到達安伏鄉境內宿營。當日行程三十多里。 紅軍一部駐沿川的集賢、龔川等村,一部上山駐水泉灣、剪子灣、高家硬灣等村,軍直屬分隊駐安伏鎮,軍部設在伏國棟家中(附照片)。紅二十五軍首先吳煥先、徐東海與回家養病的國民黨新1軍鄧寶珊部副官高拱辰進行了長時間的談話,詳細詢問了朱紹良等人的情況和蘭州、榆中、通渭、隆德、固原等地駐軍情況,部隊裝備作戰能力以及鄧寶珊等新1軍的情況。十三日凌晨紅二十五軍主力從安伏及周圍駐地出發,由伏國棟等村人作向導,沿麻家灣梁從魏店鄉龍王廟村出境,經通渭新景鄉到靜寧縣王家堡子、孫家山一帶宿營。九十多里的行軍路上,敵人的飛機不斷騷擾偵察,紅軍一路隱蔽前進。部隊行動前,在安伏處決了沿途抓獲的國民黨基層政權人員二人。并留給伏國棟家菜刀、香皂盒等物以作紀念(現存縣博物館)。十四日,逼近靜寧縣城,斃傷敵數十名,守敵新一軍第11旅驚恐異常,急電救援。至此,橫貫陜甘兩省的西北交通大動脈西(安)蘭(州)公路被紅二十五軍切斷,打亂了敵人圍堵紅軍的部署,配合了中央紅軍的行動。 紅二十五軍威逼靜寧后,經寧夏興隆鎮、單家集地區,于8月17日一舉攻克隆德縣城,敵毛炳文部第6師第17旅由蘭州分乘七十余輛汽車沿西蘭公路向東馳援,紅軍連夜翻越六盤山、瓦亭初戰馬鴻賓第35師,馬蓮鋪大堡山冒大雨擊潰敵35師四個營的追兵,激戰涇川四坡村,全殲敵35師208團。軍政委吳煥先在戰斗中壯烈犧牲。在此關鍵時刻,省委常委臨時商定,軍政委和中共鄂豫陜省委書記均由徐海東兼任。紅軍逼平涼、攻崇信、戰靈臺,縱橫馳騁于西蘭公路兩側,涇河兩岸。隴東重鎮平涼、涇川、靈臺、崇信、華亭之間,傳播革命真理,鎮壓惡霸地主和國民黨基層政權人員,摧毀區鄉保甲組織和民團武裝,擴大了紅軍的影響,給飽受壓迫苦難深重的隴原人民帶來翻身解放的曙光。從八月十四日到三十一日,切斷西蘭公路達十八天,迫使敵人不得不一再抽調兵力對付紅二十五軍,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北上行動。按照敵情條件和確定的方針。八月三十日,紅二十五軍經華亭安口窯轉向北進,九月九日率先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十五日到達延川永坪鎮,與陜甘紅軍勝利會師。會師后,紅二十五軍所部三千四百余人與陜甘紅軍第二十六軍第二十七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在軍團長徐海東、政委程子華,副軍團長兼參謀長劉志丹的指揮下,首戰勞山,殲敵1個師,再戰榆林橋,殲敵4個營,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國民黨軍的器張氣焰,為鞏固和發展陜甘蘇區,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的到來,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歸紅一方面軍建制,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戰役。1937年8月改編為八路軍115軍344旅,參加偉大的抗日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