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4年,秦安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11132”發展戰略,全面推進改革創新,突出特色產業、重點項目、基礎設施、商貿流通、文化旅游和生態文明六大建設,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
從即日起,縣委外宣辦、縣新聞中心在中國•秦安網開設【凝心聚力譜新篇】專欄,宣傳報道2014年秦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的可喜成績,進一步激發全縣上下干事創業的熱情,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力量,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秦安再創佳績。
【凝心聚力譜新篇】
秦安:為民財政惠民生

2014年,秦安縣狠抓增收節支,深化財政改革,財政工作呈現出財政收入平穩較快增長、支出保障能力明顯增強、財政改革穩步推進的良好局面,有力促進了全縣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財政宣傳、財政管理、綜合目標管理等多項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2014年,在全縣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財政收入實現了平穩增長,全年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43843萬元,占年初預算30998萬元的141.4%,比上年增長62.7%,增收16889萬元,其中財政部門直接組織的收入完成24758萬元,占年任務12760萬元的194.0%,同比增長124.3%,增收13721萬元。在重點支出方面,財政部門從保運轉、促發展的大局出發,堅持“量力而行,量入為出”的原則,統籌兼顧,有保有壓,有促有控,科學合理安排財政支出,在確保全縣干部職工工資、津貼補貼按月足額發放和機構正常運轉的基礎上,大力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合理調度資金,較好地保證了扶貧、救災、社保等重點專項資金的及時到位。
“一事一議”村級公益事業建設工作穩步推進。秦安縣財政部門以統籌城鄉發展為原則、政府獎補資金為引導、農民自愿出資為基礎、基層民主議事為動力,有效銜接“一事一議”獎補項目與支農項目政策,整合優化項目資金,積極推進以道路建設、人畜飲水、環境治理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 項目建設步伐。2014年,落實省級獎補及配套資金2627萬元,完成了17鄉鎮87個村(組)的項目建設任務,較好解決了項目村行路難、吃水難、村容村貌治理難、文化設施配備難等諸多問題,使全縣2.1萬戶9.3萬人直接受益。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實施,使項目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農民收入顯著增加,也為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注入了持久活力。政府資助、農民參與、社會支持、部門協作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新機制日趨完善。廣大群眾參與建設美麗鄉村的熱情空前高漲,開創了全縣各村“人人議建設、戶戶參建設、村村比建設”的新局面。
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工作起步良好。秦安縣按照全面規劃,抓點帶面的工作思路,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目標,以提升農村居民生活品質和群眾幸福感為核心,落實項目資金600萬元,在310國道和蓮葉公路沿線為主的9個鄉鎮,精心打造2個省級“千村美麗”示范村、3個市級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和30個縣級整潔村。截至目前,已在示范村完成巷道硬化60.7公里,修建休閑健身廣場6處,村級綜合服務中心9座,安裝太陽能路燈452盞,綠化面積3600平方米,栽植行道樹26萬多株。該項目的實施,使試點村群眾的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逐步完善。秦安縣以發展現代農業示范區為統領,以促進農民持續快速增收為目的,以解決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為核心,落實財政獎補資金1380萬元,在全縣17個鄉鎮的140個行政村,全力推進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較好成效。今年,邀請專家教授及農口業務骨干以舉辦培訓班的形式,分3期對村級農技員進行了技術培訓,為農戶發放各種培訓資料9400多份,制作學習課件280張,提高了農技員的專業水平和農戶的科技意識。創新服務方式,對本鄉的農技員統一組織,成立技術服務隊,集中力量在試點村依次開展技術服務,使服務機制更加完善,服務力量得到優化。結合縣情實際,逐步完善了《村農技員管理考核辦法》、《村服務站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為試點工作持續有效開展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試點工作初見成效。為鞏固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成果,使其已建成的基礎設施和農村環境整治成果持續有效發揮作用,秦安縣財政部門按照維護經費有保障,管護工作有隊伍,維護運行有制度的整體部署,統籌整合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資金,在全縣選擇了84個村,開展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試點工作。工作啟動以來,已撥付項目資金645萬元,維修維護村內道路及邊溝渠57公里;聘用村莊衛生保潔員51名,購置垃圾清運車7臺;栽植綠化樹種1萬多株 4500平方米;對村內的垃圾點、村內休閑文化亭、文體活動場所等基礎設施進行了維修。該項目的實施,從根本上改變過去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有效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能力、改善農村面貌和農民居住環境。
小額擔保貸款破解融資難題。秦安縣始終把落實婦女小額擔保貸款政策、促進貧困群眾創業致富,作為新形勢下服務“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幫助婦女自主創業就業的一項民心工程,不斷加大金融機構信貸支持力度,狠抓各項措施落實。在財政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積極籌措擔保基金,為中小企業發展和婦女創業提供資金支持。通過與政府職能部門的協調、對接,建立完善工作運行機制,簡化、規范了運作程序,推動了小額擔保貸款健康有序開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縣財政累計落實擔保資金4217萬元,為困難群體擔保貸款26239萬元,其中雙聯惠農貸款5500萬元,婦女貸款18478萬元,下崗職工貸款1861萬元,勞動密集型小企業貸款400萬元。撥付省貼息資金938.6萬元,扶持創業人數3000多戶12000多人。這些資金的投入,有效緩解了制約全縣農村生產發展資金短缺的問題,為全縣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促進了創業促就業倍增效應的不斷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