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下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秦安縣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后勝利閉幕。
會議應到委員170人,實到141人,因事因病請假29人,符合《政協章程》規定。
大會日程執行主席高霆鈞、馬振寰、贠耀德、王蓉、路福太、李育新、王小平、王尚麟、王明生、伏大商、高嘉瑞、李云霞、張具虎、徐保祥、侯天才、蔡全義、成其昌在主席臺就座。
縣委書記王東紅,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郭海軍,縣政協主席記楊仁義,縣委常委任佩光、楊喜春、李愛仙、姚東峰、郭雙江,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小秦、陳秦生、張雙喜、楊尚武、宋捷,縣政府副縣長扇忠瑜、于劍鋒、畢勝、劉殿龍,縣法院院長符繼紅,中鐵十七局、十九局集團寶蘭客專甘肅段項目部負責人,應邀出席大會閉幕式并在主席臺就座。
市委考核辦負責人應邀出席并指導大會。
應邀出席大會閉幕式的還有縣人大常委會原主任,縣政協歷屆主席、副主席,其他縣級干部,不是政協委員的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縣直部門、駐秦單位主要負責人。
會議由大會日程執行主席、縣政協副主席贠耀德主持。
會議審議通過了政協秦安縣第十二屆委員會提案審查委員會關于十二屆四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和政協秦安縣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各項決議。

(新當選的縣政協主席楊仁義作重要講話)
新當選的縣政協主席楊仁義作了重要講話。
楊仁義在講話中表示,在新的崗位,將團結和依靠政協領導班子、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充分發揚本屆政協積累的好經驗、好做法,找準位置,盡心履職,竭力干事,努力做到政治協商有方,民主監督有力,參政議政有效。
楊仁義要求,一要維護核心,把握方向,同心同德聚共識。要始終把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作為全縣廣大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理想信念、共同前進方向、共同奮斗目標,堅決維護縣委領導核心,始終與縣委、縣政府思想上同心、目標上同向、行動上同行,做到黨政工作推進到哪里,政協工作就跟進到哪里,力量就匯聚到哪里,服務就擴展到哪里,作用就發揮到哪里,畫好“同心圓”、唱好“協奏曲”。二要圍繞中心,致力發展,建言獻策出實力。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共秦安縣委十五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聚焦全縣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群眾最為關切的問題,聚焦政府工作報告和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的目標任務,深入調研視察,建有用之言,謀長遠之計,獻務實之策。加強同各族各界人士的聯系溝通,在落實改革發展決策上,求同存異,尋求最大公約數;在營造改革發展環境上,合作共事,傳播好聲音;在提高改革發展質量上,群策群力,凝聚正能量。充分發揮委員個人優勢,在引智引資、爭取項目上鼓實勁,在推進產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上出實力,在助推雙聯、扶貧攻堅上辦實事,為全縣改革發展大局,添助力、增合力、激活力,當好縣委的助手、政府的幫手。三要凝聚人心,突出主題,和衷共濟有作為。堅持團結民主兩大主題,就要堅持營造包容和諧的政治生態,倡導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把各個方面、各個界別、各個層次的思想都統一起來,熱情都鼓舞起來,智慧都集中起來,力量都凝聚起來,著力協調社會各界的政治主張,發揚民主,增進共識,主動協商,保障和諧;著力反映社情民意,協調關系,化解矛盾,主動團結,共建和諧;著力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注民生,改善民生,主動議政,推動和諧;著力示范表率,廣納群言,廣集民智,主動凝心,維護和諧,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和衷共濟的社會氛圍。四要涵養內心,建設自身,強基固本樹形象。著眼于自身建設,始終做到把“廉”字記牢,把“人”字寫正,把“我”字看小,把“干”字放大,著力提高“四種能力”。即:加強理論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堅持問題導向,積極建言獻策,提高調查研究能力;讓政協走近人民,讓群眾走進政協,提高聯系群眾能力;發揚求同存異、體諒包容的優良傳統,加強團結協作,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切實發揮好“五種作用”。即:發揮好政協黨組領導作用、政協主席和常委的示范帶頭作用、政協專委會的基礎作用、委員的主體作用、政協機關的服務作用,建立學習型、和諧型、服務型、效能型、創新型政協機關,全力打造責任政協、親民政協、和諧政協、效能政協。
楊仁義最后說,新階段、新常態、新任務,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在中共秦安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奮進,求真務實,扎實工作,為不斷開創人民政協工作新局面,為建設富裕、民主、文明、和諧、幸福新秦安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勝利閉幕。

(大會日程執行主席、縣政協副主席贠耀德主持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