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秦安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在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進精準扶貧,扎實開展雙聯行動和“五項爭創”活動等方面,充分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為了宣傳典型,學習先進,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在建黨94周年之際,縣委外宣辦、縣新聞中心在中國?秦安網開設《先鋒引領》專欄,宣傳報道一批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典型事跡,進一步激勵全縣各級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立足崗位做貢獻,同步小康當先鋒,為建設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美麗新秦安凝聚強大力量。
【先鋒引領】
示范點的風范
——記秦安縣王窯鄉喬廟村黨支部
喬廟村地處干旱山區,海拔1400-1600米之間,全村217戶,1210人,耕地面積2235畝,主要以花椒、蘋果為支柱產業,花椒園面積1500畝,果園面積487畝,退耕還林面積1400畝。昔日的喬廟村,農業生產結構單一,是全縣有名的貧困村之一。近年來,村黨支部帶領全村人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以致富育人為路子,以基層建設為保證,抓黨建,促經濟,創出了一條適合本村特點的經濟發展路子,使全村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有近一半的農戶駐進了磚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精神文明建設有了長足地發展,村黨支部多年被縣委評為“先進村黨支部”。
“村子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為了建設一個好班子,村黨支部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和村務公開、依法治村工作,建立了“兩表、四書、六規劃”的管理運行機制,增強了一班人帶領群眾致富的緊迫性和責任感。同時,村黨支部以培養鍛煉一支有戰斗力的隊伍為目的,結合本村實際,深入開展了黨員先進性教育和“雙培雙帶”等活動,從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入手,開展學習教育活動,并與黨員簽訂了幫困扶貧責任書,建立了3個爭先致富聯系點,幫助群眾傳遞致富信息、選擇項目、解決貸款,嚴把黨員的入口關和培訓教育關,強化黨員管理,使得黨員的納新、日常管理都有一套整科學的管理體系,徹底扭轉了原先黨員不像黨員現象。同時,對部分致富能手通過組織考察納入了黨員隊伍,充實了黨員隊伍,為黨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血液,建立健全了村級各項規章制度,黨員長效管理機制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
按照村支部確定的“長抓林果支柱產業,短抓中藥材種植,快抓畜牧養殖,狠抓第三產業”的發展思路,喬廟村發展優質大紅袍花椒為主的無公害花椒生產基地1500畝,并以喬廟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五個村建立無公害花椒生產基地6000畝,進行科學管理,提高林果業的科技含量,增加經濟收入。落實退耕還林1400畝,發展5頭以上養殖戶12戶,發展規模養羊示范戶8戶,發展商業零售、餐飲,縫紉等個體攤點36處,輸出勞務168人,人均爭創勞務收入30000元,為群眾廣開了致富門路。
2006年至今新打人畜飲水集雨節灌水窖260眼,2012年帶組織全村黨員群眾開挖溝渠鋪設管道,完成了全村安全飲水工程,解決了吃水難問題。同時,自“美麗鄉村建設”開展以來,喬廟村依托雙聯單位天水師院幫扶,修建了350平米的喬廟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和600多平方米的文化廣場,配置了各類辦公設施和健身器材,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和文化廣場的建成,大大地改善了村級辦公條件,豐富了群眾文化娛樂生活,讓村民活動健身有了好去處, 讓村民不出村也可以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為了改善村容村貌,今年全村在侯王路喬廟段公路沿線栽植道牙6000多米、修建古城墻650米、栽植綠化苗木7萬余株、安裝太陽能燈40盞、修建國策壁一處,同時,聘請了2名村級保潔員,在村周圍積極實施村莊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切實改善村莊周邊的面貌,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脫貧先治愚,治愚靠教育”。2013年,為了給孩子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黨支部一班人組織召開了群眾大會,提出了改擴建學校的設想,面對原有的學校危房面積大,教室少,學生多,甚至兩個年級的學生擠在一間教室上課的問題,鄉村兩級組織向市、縣有關部門立項,現在已修建成教師56間,同時新修了兩層的食堂和教師宿舍,完全改善了學校面貌。
通過先進性教育和“雙培雙帶”工程的實施,喬廟村黨支部始終將“六個好”作為標準,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目前全村共有黨員21名,其中致富能人9人,培養入黨積極分子5人,全為致富能人,幫助困難群眾32戶98人,還建立了一整套黨員教育管理的長效機制,黨員的日常管理和學習教育步入了正軌,計劃生育,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都有序地開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項事業得到了共同進步,連續多年被評為縣、鄉“先進黨支部”和“先進基層黨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