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水渠不是水泥渠道,長滿了雜草,一到汛期,經常堵塞,沖毀農路,破壞農田;每逢旱季,缺乏水源,村民們為灌溉農田操碎了心。如今好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起了水渠和集雨場,再也不怕沒水澆農田了,糧食豐收就有了保障。”中山鄉景家村村民景大伯望著筆直的“U”型渠喜上眉梢,由衷地感激農業綜合開發給群眾帶來的實惠。

近年來,秦安縣農業綜合開發緊緊圍繞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嚴格按照省市批復的項目計劃,以土地治理項目、產業化經營項目為重點,以農民增收為目標,按照集中資金辦大事,突出重點抓落實的原則,積極參與項目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較好地實現了農業綜合開發改善項目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民增收、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能力三大目標。

2010以來,全縣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累計投入6760.06萬元。項目區涉及6鄉鎮56村,累計完成土地治理3.27萬畝,完成新打井2眼,新架輸變電線路2.55公里;襯砌渠道52.2公里,埋設管道10.14公里,修建蓄水池177座,各類渠系建筑物347座,改良土壤2.82萬畝(機修梯田),新修道路185.73公里,補貼購置農機具45臺(套);造林0.597萬畝;技術培訓農民6.6萬人次,引進新品種2個,示范推廣0.11萬畝。同時,農業綜合開發還培育扶持了一批規模大、帶動面廣、競爭力強、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的重點龍頭企業,支持培育了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五年來,全縣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累計投入3971.45萬元,扶持產業化經營項目16個,如秦安縣5000畝標準化花椒基地建設項目、秦安縣設施日光溫室建設及桃新品種引進項目通過產業化經營項目的扶持,建設發展了一批優勢農產品種植基地、提升了全縣農業產業整體素質、效益和競爭力,通過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實現了農業多層次、多環節增值增效,讓農民分享到了農產品加工流通環節的增值收益,擴大了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的容量,真正為秦安農民帶來了實惠。
據統計,五年來累計投入各項農發資金 10761.51萬元,新增灌溉面積0.18萬畝,年節約水資源28.5萬立方米,控制水土流失34.66平方公里,新增種植業總產值1086萬元。通過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實施,累計新增就業崗位0.2萬個,直接帶動3.4萬農戶增收,項目區農民比非項目區農民年平均增收300元以上,先后有2萬多農民群眾從中受益。
通過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全縣農田基本實現了“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目標,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精耕細作、科學種田的積極性。同時,農發項目的實施也為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經濟作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拉動和促進了全縣蔬菜、花椒、林果等產業的發展,使農民人均純收入比項目實施前年均增加240元,從而達到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目的,促進了全縣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