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秦安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人文景觀星羅棋布。自“秦安十大景觀”評選活動啟動以來,各鄉鎮、各相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踴躍參與,積極推薦,共報送景觀30余處。為深入挖掘秦安景觀淵源,形象展示秦安景觀風貌,縣委外宣辦、縣新聞中心在中國·秦安網推出【秦安景觀】專欄,對推薦的景觀進行宣傳推介。

。ㄎ膹R大成殿外景)
秦安文廟位于秦安縣城新華路學巷,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地3200平方米(約4.5畝),創建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前,道光十八年(1838年)極具規模,曾是天水地區歷史上規模較大的崇圣尊孔之地。現存建筑有大成殿、崇圣祠、鄉賢祠、名宦祠等。

。ㄎ膹R大成殿內景)
主體建筑大成殿座落在一塊長方形的臺基上,坐北朝南,面闊5間,通長14米,進深4間,寬10.30米,建筑面積240平方米,大式土木結構七檁抬梁造,單檐歇山頂,上覆琉璃筒瓦,梁枋構件均施彩畫,收山、出檐較深,脊飾龍、鳳、牡丹、菊等紋飾,紋樣繁雜,華麗多彩。垂脊的頂端安有垂獸仔角梁頭旋以套獸,勾頭瓦當雕飾雙鳳或饕餮紋,瓦頭雕飾卷草紋。大成殿的檐柱高度相同,內柱全為金柱,高聳挺拔;門前兩側的墻壁上還嵌飾有方形琉璃盤龍各一條。據傳是為明代探花胡纘宗之故,朝廷特準在秦安文廟的墻壁上佩以盤龍。

秦安文廟大成殿是典型的明代宗教殿堂建筑,其梁架結構嚴謹穩固、脊飾精致,斗拱形制宏大華麗而富有變化、彩畫精美,檻墻內砌琉璃盤龍,形態逼真。整個殿宇形制古雅,風格粗獷,氣勢巍峨,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研究古代建筑藝術不可多得的實物例證。大成殿雖經多次修繕,但它的外觀、斗拱形制、材料比例和梁柱等主體結構的建筑風格,仍具有明代的特征,是甘肅省保存較完好的明代木構建筑之一。

。ㄎ膹R正面全景)
院內還存古柏9棵,其中一棵老柏參天蔽日,下身合圍近5米,系明代初期所植。明代時,“學宮古柏”曾被列為秦安八景之一。
秦安文廟自2004年陸續修繕以來,已先后有10余萬人次前來參觀,是秦安縣城區內重要的旅游景點。每年還不定期舉行書畫和攝影作品展、古詩文朗讀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推薦單位:縣文物局 攝影:馮喜成 張向軍)

。ㄎ膹R狀元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