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秦安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依法治縣,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實施“11132”發展戰略,突出抓好特色產業、重點項目、基礎設施、商貿流通、文化旅游和生態文明六大建設,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近日,縣委外宣辦、縣政府新聞辦、縣新聞中心、縣廣播電視臺聯合評出2015年秦安縣十大新聞。

一、創新模式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脫貧步伐明顯加快。
2015年,秦安縣委、縣政府緊扣“六個精準”要求,按照“六到位、六扶貧”的攻堅思路,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先后制定了“1+18”精準扶貧方案、30項支持計劃分年度實施表和重點項目落實責任清單,全面完成了建檔立卡和3.01萬戶13.4萬貧困人口的大數據平臺信息錄入工作。創新扶貧模式,突出產業扶貧、項目扶貧、金融扶貧、電商扶貧、生態扶貧和教育扶貧,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強化金融支撐,為1.3萬貧困戶發放精準扶貧專項貸款6.5億元,引導60戶企業與貧困戶建立合作貸款關系,投入343萬元為3.43萬名“兩保一孤”人員辦理了意外傷害附加重大疾病補充保險。下派駐村幫扶工作隊員685人,形成了全社會重視支持精準扶貧工作的強大合力。至年底,全縣貧困人口減少到8.95萬人。

二、千萬元財政獎補助推特色產業基地建設,農業農村經濟穩步發展。
2015年,秦安縣深入實施“四個一”工程,全力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和六大示范基地建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落實1000余萬元財政專項資金,用于獎勵縣內種養大戶、標準化養殖場、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支持王尹蜜桃產業現代農業示范區、清水河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基地、南部山區“五位一體”旱作農業示范基地等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建設,著力扶持壯大蘋果、蜜桃、蔬菜、中藥材、畜禽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全縣新建規模化養殖場6個,新建蔬菜塑料大棚1000畝,建立集中農業產業連片示范點18個,推廣全膜玉米12.7萬畝。深入推進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金融支持“三農”工作取得新突破,全縣涉農貸款總額達55.78億元。至目前,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361家,帶動農戶7.8萬戶,家庭農場總數達到52家,農村土地流轉率達到15.4%。

三、秦安蜜桃在全國賽桃會上榮獲金獎,果品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2015年7月23日,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辦的中國園藝學會桃分會第五屆桃學術年會暨“寧波杯”賽桃會上,秦安縣選送的倉方早生、沙紅桃分別榮獲金獎和銀獎。6月23日在西安舉辦的首屆中國果業品牌大會上,秦安蜜桃榮獲2015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50強。2015年,全縣新建優質蘋果基地3.1萬畝,矮砧密植標準園680畝,實施果園提質增效2.1萬畝。以國家桃產業技術體系實驗基地為支撐,加快果園提質增效步伐,完成老果園提升改造2.1萬畝,果實套袋6.3億個,果園黑膜覆蓋1.5萬畝,建立蟲情測報點60處。新建大型果品氣調庫2座,新成立果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52個。至年底,全縣水果總面積達71.88萬畝,果品總產量601647噸,年產值219999萬元。

四、秦南路改擴建工程強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2015年,秦安縣大力推進秦南路改擴建工程,至目前,完成了一期南小河橋南側至慶華廠家屬區北門段鋪油工程,栽植行道樹200余株,二期工程已完成路基、給排水、通訊管道、擋土墻及道牙栽植。 2015年,秦安縣多方拓寬融資渠道,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鋪油邢泉路、武裝部支路、東濱河路等城區道路5.62公里,修補太白街等城區路段及人行道2.6萬平方米,建成南小河便民橋、現代糧油儲備中心、城區供水擴建二期等工程,完成解放路等路段綠化1.85萬平方米,更換路燈800多盞,安裝綠化護欄8320米、攝像頭及電子眼49個,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同時不斷強化城市管理,深入推進主要街道進店經營、渣土運輸車輛整治、小喇叭噪音整治和露天燒烤攤點整治,限行了非法營運三輪車和電動四輪車,新投放出租車50輛、公交車20輛,城區交通秩序和環境衛生得到有效改善。

五、秦安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建成運營,商貿經濟蓬勃發展。
2015年,秦安縣搶抓被列入阿里巴巴“千縣萬村”計劃試點縣機遇,把發展電子商務與扶貧開發有機結合起來,出臺了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和扶持辦法,成立了電子商務協會,集電子商務培訓、美化、運營、客服、產品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建成運營,建成17個鄉級服務站和42個貧困村村級服務點,新發展電子商務企業(個人)80家,運營農村淘寶便民服務店60多處,創建線下體驗館5家,建成各類網店247家,在網上銷售蜜桃、蘋果等農特產品3500多萬元,為農民增收360萬元。秦安?中國西部小商品城一期工程、魏店絲路商貿文化園、安伏麻灣農貿綜合市場基本建成,映南社區便民市場、劉坪何灣果品市場進展良好,新建農家店25家,改造提升90家。全縣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922戶,注冊資金達22.2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六、秦安隴城教育園區建成運行,教育事業長足發展。
2015年8月3日,秦安隴城教育園區建成開園。園區的建成運行,有效解決了農村教育發展中教師留不住、師資短缺、資源分散等難題,也為穩定農村教師隊伍、實現區域內教育均衡發展探索出了新的途徑,標志著全縣農村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2015年,秦安縣54所學校“全面改薄”項目、49所村級幼兒園項目和114所學校的設備購置項目全面完成,建成教職工公共租賃住房項目學校7所,投資1000萬元的縣一中體育館正在加快建設。全縣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初中九科合格率、優良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合格率、優良率較去年有明顯提高,普通高考文化類二本以上上線人數1601人,其中應屆生1058人,上線率25.1%,比上年提高了9.4個百分點。

七、成功舉辦“相約桃鄉秦安·感受美麗田園”旅游采風活動,文化旅游業方興未艾。
2015年4月中下旬,秦安縣在劉坪何灣萬畝蜜桃基地成功舉辦了“相約桃鄉秦安·感受美麗田園”旅游采風活動。半個多月來,秦安縣重點圍繞踏青賞花、聚焦拍花、賦詩吟花、潑墨畫花、歌舞贊花五項內容,相繼組織開展了生態旅游資源宣傳推介、山地自行車騎行比賽、歌舞表演、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及攝影家、詩人作家、書畫家、新聞記者采風宣傳等系列活動,打造了秦安生態旅游的新亮點,促進了秦安鄉村旅游產業的新發展。2015年,秦安縣持續加強鳳山文化生態園建設管理工作,提升了景點標準化程度和景區服務質量。啟動了大地灣國家4A級旅游景區、可泉寺國家2A級旅游景區創建工作。組織開展了“秦安十大景觀”評選活動,對全縣27個景觀進行宣傳推介。2015年,全縣共接待各類游客193.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3億元。

八、大型秦腔歷史劇《隴上鐵漢》創排完成并精彩上演,文藝創作綻放異彩。
2015年12月31日,秦安縣大型秦腔歷史劇《隴上鐵漢》在省人民劇院進行首演。該劇根據秦安縣清代歷史名人安維峻的真實故事改編,該劇以獨特的歷史題材、精妙的劇情構思、完美的形象塑造、全新的藝術手段,得到省市文藝界的高度評價,贏得了廣大戲迷朋友的普遍贊譽。2015年以來,秦安縣依托歷史文化資源,深入實施文藝精品創作“五個一”工程,大型原創秦腔歷史劇《隴上鐵漢》已完成創排搬上舞臺,拍攝的微電影《大地灣之戀》已溫情上映,年內開鏡的大型電視紀錄片《媧皇祭》進入后期制作階段,特邀著名作家姬廣武創作的長篇小說《秦安貨郎擔》已完成15萬余字,秦安舞蹈《夢想大地灣》榮獲第十五屆校園春節大聯歡活動金獎。

九、建立落實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黨建工作水平顯著提升。
2015年,秦安縣積極探索,不斷創新,設立了獎勵基金、關愛基金、補助基金、救助基金、創業基金等五項基金,建立了老黨員榮譽證書、黨員教育管理、黨內談心談話、走訪慰問、黨員結對幫扶等五項制度,健全落實了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推行了村黨組織書記專職化工作,進一步激發和調動村黨組織書記干事創業的熱情和活力。當年已為1327名老黨員頒發了“光榮在黨”榮譽獎杯,為567名80歲以上老黨員發放了生活補助金,為1946名70歲以上的老黨員代繳了合作醫療,為980名困難黨員發放了救助金,為86名黨員發放了創業貸款460萬元;開展談心談話250人(次),走訪慰問2630人(次),結成幫扶隊子1300多對。深入開展了基層組織建設落實年活動,進一步夯實了基層黨建工作基礎,當年新建村級活動場所51個,改擴建39個。

十、為民承諾的10件民生實事全面落實,民生工程深入推進。
2015年,秦安縣把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集聚各方力量大力實施民生工程,認真解決事關群眾貼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為全縣人民承諾的城南片區棚戶區改造500套、建設公共租賃住房634套、解決劉坪和中山等鄉鎮4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59所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項目、31村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建設農村公路500公里、硬化村莊巷道50公里、改造農村危舊房2000戶、全面啟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等10件實事全面落實。同時,努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新建村衛生室119個,實現了全縣193個貧困村標準化村衛生室全覆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8.97%、97.6%,為城鄉困難群眾發放醫療救助金1214.65萬元,發放臨時救助資金734.6萬元,為殘疾人發放特殊護理等各類補貼641.5萬元,改造農村危舊房3590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