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日前閉幕的秦安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秦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描繪出了秦安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從即日起,秦安縣委外宣辦、縣新聞中心在中國?秦安網開設《展望十三五》專欄,推出系列報道,對秦安未來五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思路、重點等進行宣傳推介,旨在統一發展共識,凝聚工作力量,調動和激發全縣上下干事創業的熱情和活力,為建設經濟發展、山川秀美、社會和諧的幸福美好新秦安貢獻力量、再創輝煌。
【展望十三五】
秦安:保障改善民生 增進人民福祉

“十三五”期間,秦安縣將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推進教育協調發展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把教育作為社會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合理調整教育布局,著力優化師資配置,著力創新教育機制,著力加強教育管理。認真貫徹落實“三個統一,兩個鞏固”,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強現代職業教育,支持規范民辦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開創多元化資源發展教育新局面。力爭“十三五”末,全縣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0%以上,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少年兒童入學率保持在99%以上,鞏固率達到87%以上,全縣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普及。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堅持以人為本,推進健康秦安建設。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新農合管理體系建設,扎實推進藥品集中采購配送工作。保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人均達到65元,全面開展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服務。大力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逐步建立科學的補償機制、醫療績效評價機制、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才培養和薪酬制度。加快中醫藥事業發展,積極推進社會辦醫。深入推進城鄉居民健康素養提升工程,強化疾病預防控制,加強婦幼衛生,建立健全公共衛生和醫療衛生應急體系。完善醫療衛生設施建設,改善醫療條件。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落實“全面兩孩”政策,做好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工作。推動群眾體育事業發展。加大對“全民健身中心工程”、“鄉鎮及社區體育健身中心工程”、“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徑工程”等體育惠民工程的建設力度。重視學校體育運動,加強青少年體育鍛煉工作。
大力促進社會就業
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建立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聯動機制,健全政府促進就業責任制度,規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等一切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完善扶持創業優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于創業新機制。改善創業環境,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體系,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創業服務、創業培訓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廣開就業渠道。繼續加強對零就業家庭的就業援助,通過公益性崗位援助等多種途徑,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優先扶持和重點幫助。進一步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統籌協調,廣泛開展技能培訓和就業見習,引導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和創業。統籌做好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建立健全失業保險制度,強化保障基本生活與鼓勵再就業相結合的機制,更好地發揮失業保險在“保生活”和“促就業”方面的作用。“十三五”期間,新增城鎮就業人員3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以加快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為目標,以養老和醫療為重點,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實施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建立基本養老金合理增長機制。改革醫保支付方式,發揮醫保控費作用。改進個人賬戶,開展門診費用統籌。實現異地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整合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制度,將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完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健全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報銷比例調整機制。啟動實施機關單位工傷保險。推進“五險合一”社會保險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實施“全面參保登記計劃”,社會保障“一卡通”實現全覆蓋。鼓勵發展補充社會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推動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和完善城鄉低保對象家庭備案制度,合理確定保障標準,建立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最低生活保障增長機制。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十三五”末,農村低保標準每人每年達到4896元,城市低保標準月人均達到624元;農村五保標準每人每年達到13000元,集中供養率提高到30%。城鄉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8%以上,全縣60%以上的村(社區)建成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428個建制村建設老年人活動室,每千名老人平均擁有養老床位30張,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5個;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動態覆蓋率達到98%以上,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3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5萬人。積極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逐步拓展社會福利保障范圍。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健全扶殘助殘服務體系。加快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繼續抓好棚戶區改造和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積極增加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商品住房,全面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任務,著力解決低收入家庭以及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
提高城鄉居民收入
積極調整收入分配,不斷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努力緩解行業、地區和社會成員間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繼續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改革農村土地征用補償和建立農民工工資支付長效機制。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制度。努力提高工資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加快建立職工收入隨企業效益增長、離退休人員離退休金隨職工工資增長的機制。加強對壟斷行業收入分配監管,規范企業經營者的薪酬福利制度。繼續深化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