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秦安縣堅持把機制創新作為推動精準扶貧深入開展的根本動力,在教育扶貧、金融扶貧、電商扶貧等領域探索出了新模式。
投資2900多萬元建設的隴城教育園區,堅持“學生不動教師動”的全新理念,變學生“走讀”為教師“走教”,實現了教育資源山川共享,在促進貧困鄉村教育均衡發展、扎實推進教育精準扶貧方面探索了新路子。在2月24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秦安縣專門向中央新聞媒體作了經驗介紹。
采取政府購買、市場運作方式,由政府和保險公司共同出資,免費為3.43萬名“兩保一孤”(農村一二類低保戶、五保戶、孤兒)特困人群投保514.5萬元,有效解決了特困群體享受基本醫療保障的“最后一公里”問題,為他們提供了兜底式醫療保障,達到救急救緊的目的。

創新電商扶貧模式,啟動運營了秦隴電子商務孵化器平臺,解決了農村單個新建網店生存難、電商宣傳監管難、貧困戶農產品網上銷售難等問題。
積極推行村黨組織書記專職化試點工作,探索建立了黨內激勵關懷幫扶等激勵機制,縣委、縣政府拿出600萬元,為老黨員和困難黨員發放了生活救助金,代繳了合作醫療,為創業黨員發放了貼息貸款,進一步激發了基層黨建助推脫貧攻堅的活力。
同時,探索出了精準扶貧風險評估機制、林果產品保險、五營鎮閆家溝多元入股合作經營等新模式,助推了脫貧攻堅深入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