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公經濟是縣域經濟的生力軍,是極富活力、潛力和創造力的市場主體。近年來,秦安縣非公經濟緊緊圍繞“11132”發展戰略,以夯實非公經濟發展組織領導為基礎,著力完善制度機制,強化服務引導,深入開展“聯系幫扶”活動等舉措,為非公經濟迅速發展“按下快進鍵”。
至目前,全縣共有非公有制經濟組織11903戶,注冊資本91.44億元,其中個體工商戶9811戶,私營企業1408戶,農民專業合作社684戶。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2012年的36.1%增長到了50%以上。

著力夯實非公經濟發展的組織基礎。成立了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全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了助推非公經濟發展的各項工作制度,明確了各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有力促進了工作落實。縣委、縣政府先后3次組織召開全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會議,制定了《關于推動非公有制經濟跨越發展的意見》,圍繞推動非公經濟跨越發展“十大工程”出臺了實施方案,從思想解放、政策支持、產業提升、招商引資、金融支持、人才支撐、創業推動、權益保護、典型引領等十方面出臺具體政策支持引導全縣非公經濟發展。
不斷健全完善非公經濟發展的制度機制。為充分發揮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的職能作用,制定出臺了《秦安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工作制度》,明確了領導小組職責、領導小組辦公室及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建立了領導小組會議文件制度。為進一步推動非公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根據市非公經濟發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關于印發天水市非公經濟發展考核評價辦法的通知》精神,進一步細化了考核評價標準,制定了《秦安縣非公經濟發展考核評價辦法》,建立了非公經濟發展目標責任管理體系。不斷強化對非公經濟發展的服務引導。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和甘肅省人民政府《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精神以及《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等規定,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通過精簡審批事項,改進審批方式,規范審批行為,加強審批監督,推行“一條龍”服務和限時服務制度,提高了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同時,為鼓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縣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實施辦法》和《關于加快推進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扶持發展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辦法》,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對非公有制市場主體給予獎勵扶持,累計獎勵金額達1736.4萬元,有效的激發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活力。

深入開展“領導干部聯系幫扶非公企業發展”活動。為進一步加強領導干部與非公有制企業聯系,支持和幫助非公有制企業快速發展,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領導干部聯系幫扶非公企業發展活動,制定下發了《秦安縣領導干部聯系幫扶非公有制企業發展活動實施意見》,確定了縣級領導干部聯系幫扶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聯系幫扶非公有制企業。各相關單位結合單位實際,也制定了相應的幫扶方案,積極為非公有制企業排憂解難,有效助推了非公經濟的發展。
全面細致開展非公經濟數據統計工作。全市非公經濟統計培訓會之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迅速召開縣非公經濟發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會議,全面傳達會議精神,研究制定了《秦安縣非公有制經濟統計調查方案》,按照“統一制度、分級實施、集中核算”的要求和“誰主管、誰負責、誰統計”的原則,明確了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分解了工作任務,隨后召開了全縣非公經濟統計調查工作暨業務培訓會,對非公經濟統計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對統計調查的目的、對象、范圍、方法、數據處理和主要指標等進行了重點學習和講解。各相關單位迅速行動,組織專門工作人員,按照職責分工,開展了原始數據的調查、采集工作。目前,各相關單位已完成相關行業的統計數據的采集匯總工作。

著力營造良好氛圍,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積極開展推動非公有制經濟跨越發展宣傳月活動。縣委宣傳部、縣非公經濟發展辦、縣外宣辦、縣廣播電視臺等相關部門先后組織23名記者、歷時40余天,深入17戶企業,在中國?秦安網推出了“非公跨越”——推動非公經濟發展系列報道,先后在縣政府網站設立了非公經濟發展專欄,以網絡宣傳的形式推出稿件10余篇,在甘肅日報、甘肅經濟日報、天水日報、天水晚報等紙質媒體上刊發了非公經濟類稿件30余篇,在秦安縣電視臺開展“發展非公經濟 促進轉型跨越”系列報道,在甘肅電視臺、天水電視臺、秦安電視臺刊播稿件30余篇,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營造了有利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全縣上下形成了對推動非公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共識。

五年來,全縣新增非公有制經濟組織3280戶,注冊資本88.35億元,其中私營企業1011戶,注冊資本62.47億元,農民專業合作社586戶,出資總額20.21億元。企業集團4戶,全縣共有注冊商標359件,其中地理標志證明商標3件,甘肅省著名商標12件、天水市知名商標12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