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話:中國共產黨秦安縣第十五次黨代會以來,縣委團結帶領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及省、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應對新變化,銳意進取,凝心聚力,真抓實干,開拓創新,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為迎接中國共產黨秦安縣第十六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從即日起,縣委外宣辦、縣新聞中心在中國·秦安網開設《喜迎黨代會·展示新成就》專欄,推出系列報道,全方位宣傳過去的五年,全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進一步激發全縣上下干事創業的熱情和活力,為建設經濟發展、山川秀美、社會和諧的幸福美好新秦安再創佳績。
【喜迎黨代會·展示新成就】
秦安縣第十五次黨代會以來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綜述

走在秦安縣的城鄉,一條條城鄉通達柏油馬路筆直寬闊,一座座住宅小區高檔大氣,一幢幢高樓佇立在繁華的城市街區之中,城鄉各類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讓往來客商和當地群眾越來越真實的感受到,秦安縣變得更漂亮了.......
中秋前夕,走進安伏鎮劉洼村,綠樹掩映下的一棟棟農村新房格外漂亮,休閑廣場、活動中心、幼兒園、村民診所……各種配套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村民高鋒,早飯后搭乘通村班車沿仁葉路去縣城辦事,返回時順便買了幾樣新鮮蔬菜和月餅,到家正好趕上午飯。
“現在我們農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村村通了水泥路,住上了磚瓦房,吃上了自來水,日子和城里人沒啥兩樣!”高鋒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農民高鋒所感受到的,正是秦安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給群眾帶來的實惠。這一切,得益于五年來縣委、縣政府對城鄉基礎設施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重視,得益于扶貧攻堅、基礎先行給城鄉面貌帶來的巨大變化。

交通路網夯實發展基礎
要想富,先修路。五年來,秦安縣著眼于改善投資硬環境,消除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舉全縣之力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重點項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五年來,全縣共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規模5.2億元,積極推進骨干路、縣際聯網路改造項目,先后建成了秦安王鋪至甘谷大莊公路改建鋪油15.977公里、葉堡至喇雙公路以工代賑18.434公里、仁大至葉堡公路改建工程28.46公里。完成農村公路通暢工程381條991公里,實現了建制村通暢工程全覆蓋。積極推進農村公路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完成了S304線涇甘公路秦安段水毀災后恢復重建工程和X462線張家吊莊橋拆除重建工程。多方籌資,先后完成秦安解放路至鳳山公園瀝青道路1條1.87公里、張秦公路邵店段路面鋪油、蓮花街道段改造等,進一步提升了全縣的旅游環境。截止2015年底,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510.7公里,縣鄉公路油路里程由“十一五”末的179.9公里增加到224.361公里,基本形成了一個以縣城為中心,以國省道干線公路為主骨架,縣鄉道路為脈絡,鄉村道路為支流,干支相連,溝通縣內外的公路交通網絡。

寶蘭鐵路秦安段開工建設,標志著秦安縣主要依靠公路運輸的單一交通運輸方式實現了新的突破,以公路運輸為主,鐵路為輔的綜合運輸體系進入實質建設階段。寶蘭客專建成后,將會使秦安與蘭州、寶雞、西安等周邊地區實現高速連通。交通條件的改善,讓秦安城鄉群眾出行不再難。而在廣大農村,公路修到哪里,那里的經濟就活躍起來,吸引外地客商走村入戶,昔日偏遠的農村交易市場活躍了起來,帶動農民持續增加收入。如今,在秦安的城鄉公路網上,外來的信息、百姓的需求,傳遞得越來越快,農民的致富路,越鋪越寬。

水利工程譜寫小康篇章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長期以來,秦安水資源十分匱乏,不能滿足群眾用水需求。對此,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全力推進農村水利工程和安全飲用水工程建設。在“1236”扶貧攻堅行動中將農村飲水工程作為基礎建設的重要內容。

“村里過去很缺水,有些村民為了能接到水,半夜三更等著從石縫中冒出的一點點水,很久才能接滿一桶。而更多村民耗費大量時間,趕著牲畜到較遠的地方馱水。近幾年,國家投入項目資金為村里修建水窖,雖說改變了鄉親們的飲水問題,但還是靠天吃水,雨水好時,就能蓄滿水,如果少雨,就只能雇人到三十幾里以外的地方買水入窖。現在好了,自來水通到家里了,再也不為吃水問題犯愁了。”五營鎮趙王村村支書趙六斤說。

五年來,秦安縣以農村飲水安全、農田水利、水土保持、抗旱防汛和河道治理為主的水利項目建設穩步推進。農村安全飲水建設成效顯著。通過近年來的大力建設,已建成葉堡、郭嘉、千戶、隴城、五營北山、魏店梨樹梁、王鋪高灣、王窯等14處飲水工程,共解決供水人口36.9萬人。同時積極實施省列規劃外飲水安全項目解決51244人。

小水工程建設持續向好。累計投入建設資金12728萬元,共建成各級灌溉渠道253.8千米,新修或更新改造小型水源工程35處、泵站18處。規劃實施了秦安縣蘇家峽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南小河堤防工程、葫蘆河鄭橋—安坪段堤防工程、葫蘆河葉堡橋頭—西川安坪堤防工程、西小河堤防工程,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及山洪災害防治等防洪工程,全面提高了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小流域綜合治理水平不斷提升,五年共完成流域治理面積150平方千米。

水資源利用建設工程持續推進。分別為王窯、云山集中供水工程、好地梁、興豐、中山、劉坪供水工程在秦安盆地、葉堡盆地新打機井9眼,修建截流壩工程一處,水庫供水一處。小灣河水庫工程、隴城南七溝抗旱水源工程正在建設中。完成節灌工程3處,新修堤防73.1公里,整治土地15.4萬畝,治理小流域151平方公里。

同時,五年來秦安縣還積極開展抗旱防汛、加強水利灌溉工作,齊抓并舉,有效抵御旱汛災害,確保農業生產。注重生態文明,有力實施水土保持建設,不斷強化水資源管理,加大水行政執法力度,各項工作得到了順利開展。

城市建設詮釋發展理念
五年來,秦安城市建設工作以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三級城市和天水最佳宜居地為目標,按照“南北延伸,向西擴展,中心區域改造,基礎設施優先,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的原則,高起點規劃城市,高標準建設城市,高水準開發城市,高速度發展城市,大力推進道路網絡、環衛環保、供電供暖、綠化亮化、產業園區、安居小區等城市一體化建設,城市功能日趨完善,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城市品位顯著提升,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生態建設成效顯著。為使縣城“綠”起來,秦安縣以營造和諧優美的宜居環境、打造園林化城市為目標,全方位實施了綠化、美化工程。該縣先后完成了秦南路、成紀大道、解放路、興國文化廣場及城區主要路段等區域綠化,城區綠化改造面積38萬平方米。

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秦安縣積極實施房地產開發項目,先后引進甘肅重邦置業、甘肅廣儒等8家,建成隴上江南、御景華庭、重邦尚城、北壇明珠苑等18個功能相對完善的居住小區。累計建成商品房建筑面積193.79萬平方米。一批批項目的相繼建成,使城市空間得到優化,城區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品味得到很大提升。并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推動了秦安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

積極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工程,五年來,實施危房改造共計13010戶,爭取國家補助資金1.47億元;總投資11億元的秦安·中國西部小商品城,其中一期工程投資5億元,目前,正在進行室外管網施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3.95億元。

同時,該縣加強城區供水、供熱、供氣、污水、垃圾處理及小商品城等項目建設。城區供水擴建二期工程、管網改造工程、應急水源地已全面完成并交付使用;建成了城北集中供熱工程和城南集中供熱工程,解決了城區5800余戶居民及單位的冬季取暖問題;設計規模日處理1.5萬立方米的城區污水處理工程已投入試運行;日處理垃圾能力145噸的城區垃圾填埋處理工程已投入使用;城區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工程正在進行招投標,即將開工建設;供氣能力為6萬立方米/日的天然氣引流入戶工程已完成全部工程建設任務并入戶安裝5500戶,即將投入試運行。

堅持適度超前、突出重點、完善提升的原則,積極實施以大地灣印象酒店為中心,商住樓建設城南片區房屋征收和棚戶區改造為重點,道路、供熱、天然氣、學校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綜合配套的城南城市綜合建設項目。總投資5億元的大地灣印象酒店一期工程正在進行裝飾收尾階段,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之中,計劃將于2017年元月投入運行。總投資5億元重邦·尚城商住樓住宅小區。總投資4200萬元的和諧苑限價商品房住宅小區,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概算投資3.49億元,規劃建設10棟800套11.7萬平方米的欣悅苑住宅小區棚戶區改造集中安置項目。目前,10棟已完成主體施工,完成投資3億元。城南片區一、二期征收共涉及房屋688宗,至目前,已完成683宗房屋征收,征收房屋建筑面積10.2萬平方米,項目區搬遷戶已選訂期房373 套;城南片區三期房屋征收工作正在有序推進。項目區內已建成投入使用何川路、尚文路、和諧路、南小河道路、秦南路、秦南路何川段、邢泉路等7條道路建設,全長6.56公里,總投資13272萬元。總投資4482萬元的橋南初級中學、偉智幼兒園、興國一小等3所學校已建成并投入運行。

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拆除拆除北壇、城南片區等區域建筑物12.1萬平方米,改造鋪油秦南路、秦南路何川段、邢泉路、東濱河路等城區道路23.5公里,鋪設人行道10.9萬平方米。南小河便民橋、葫蘆河3號橋全面建成運行,葫蘆河2號橋等4座跨河大橋、秦南路等8條城區道路順利實施,寶蘭客專秦安高鐵客運站及站前廣場、北壇休閑廣場和地下商城建設有序推進,縣綜合體育館、籃球館、游泳館啟動實施。

今后五年,秦安縣將緊緊圍繞天水北部區域融合發展重要節點城市和關天經濟區天水—秦安城鄉統籌示范區的定位,積極推進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一體化建設。按照“東延西擴、南拓北進、中心改造”的總體思路,加強城區道路、公共服務設施、文化娛樂廣場等建設,加快棚戶區、城中村改造步伐,有序推進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強化城市公共管理,增強城市集聚功能,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力爭到2020年,人均城市道路面積達12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6%。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優化城鎮布局,完善基礎設施,加快城鎮化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