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千年前的大地灣文化,佐證了隴城是古成紀的中心地域,亦為“媧皇故里”提供了重要史實。隴城特殊的地域環境、悠久的歷史和民族文化傳統,為這塊古老而神奇的黃土地,積淀了深厚而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
崇尚八卦,運用八卦
在隴城的山川中,有自然形成的八卦山、八卦梁、風臺梁,亦有古老的八卦城、八卦井。人們將這些自然現象看成人祖爺伏羲、女媧的杰作,長期以來形成了崇尚八卦、運用八卦的習慣。在人們的心目中,八卦本于陰陽,生化萬物,含天地之道,議吉兇而知禍福。因此在大門橫額上刻有八卦太極圖,顯示和諧與吉祥。坐院、打墳用八卦勘探地形、察龍脈、分陰陽、定方位。按八卦結構做成各種實用的工具、器物和裝飾品。如竹編的八卦椅子、背斗、糞籠、籠子、提籃、笊籬、竹篩、雞罩、驢籠嘴、草編八卦提籠、草墊,繩子網成的網絡,陶制的各種八卦器具,金屬制成的八卦器物,木雕的八卦桌椅、門窗,磚刻的八卦屋脊、墻壁,石刻的八卦硯臺、井口、井蓋、柱石,衣物類的八卦繡花衣裙、枕頭、圍肚毛衣以及窗簾、門簾和以以馬尾紡織的八卦荷包等,均廣泛運用八卦。由此看來,八卦在“媧里”文化意識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意義。
信仰龍蛇,重視龍脈
隴城川道,古名略陽川,亦稱臥龍川。它如一條巨龍長達百里躺臥在南北兩山之中。其血脈清水河與眾河不同,從東向西倒流著。這里山為龍鳳山、龜蛇山,其南山稱盤龍山,有許多支山伸向臥龍川。以東從南四龍堡伸出的四條山叫四龍內,西面的九條山稱九龍山,中有鳳尾山、龍頭山、長蟲梁。鳳尾山的東側有風溝,有女媧洞、舍身崖、女媧湫、八卦坡,西側有鄭家溝,有南風臺山。風臺山側面的南七溝直通風塋。長蟲梁處便是大地灣。北山稱青龍山。北山有風臺梁、龍泉山,龍泉山處曾有漢前的女媧祠。
在深厚的傳統文化涵育下的隴城人認為,山是土龍,河是水龍。視山為住宅的保護神,稱龍脈。修房建宅總要對周圍的山川考察審視,擇風水好的地方居住。這里人視“龍泉”“九龍湫”為神泉,對此奉若神靈,干旱之年,必到這兩處求神祈雨。
蛇是到處存在的動物。隴城最大的蟒蛇棲息在風溝原始林木茂密的蟒蛇溝。北莊的五色蛇山,那里有五顏六色的各種蛇,是蛇最多的地方。人們對龍的崇拜,來源于對蛇的崇拜,因為龍的最初形象是蛇。把家蛇稱為“家神”“祖先”,家蛇一旦出現,預示著有不祥之兆,應頂禮膜拜,香火供送,祈求祖先神靈保佑平安。
在伏羲、女媧開創的龍文化的影響下,隴城人習慣于把蛇叫“小龍”或者“長蟲”,把壁虎、蜥蜴這類四腳蟲叫“羲虎子”,把它們當作龍種來對待。習慣于給孩子命名取“龍”“鳳”二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喜栽葫蘆,廣種瓠瓜
傳說中,伏羲、女媧在一次淹沒人間的特大洪水中,依靠葫蘆幸存下來。為了續人煙,兄妹二人在顯親峽里以滾磨扇占卜成婚。由于近親緣故,后來女媧生了一個肉蛋,兩人互相抱在懷里暖了七七四十九天,肉蛋破裂,出來了許多男女小孩。在這種傳說影響下,隴城人至今對孩子的愛稱是“蛋蛋娃”。
人類生命的種子是葫蘆保存下來的。葫蘆是一種很古老的植物,它有七八千年的歷史。葫蘆、瓠瓜多子,為子孫繁殖的最好象征。這里人把小頭大肚形如子宮狀的葫蘆叫“仙葫蘆”。它常常出現在老戲中的神仙神之手。神仙手拿葫蘆唱白道:“說一個瓢,道一個瓢,神仙葫蘆道根苗,葫蘆本為女媧胎,陰陽相合生人來。前一個山,后一個山,前山后山有人間,有人大難,待我相救!”給人的印象,神仙和葫蘆分不開,葫蘆就是神仙救人的法寶。
葫蘆的用途很廣,用它貯藏籽種、藥品不易壞,做瓢、盛水、裝酒當容器很實用。瓠瓜富有營養是最好吃的蔬菜。瓜果生津,是人們最喜歡的食品。因此,隴人喜栽葫蘆,廣種瓠瓜,這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傳統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