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開秦安縣扶貧攻堅工作日志,就會發現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全縣17鎮428村都在發生著悄然變化。新建及改造集中供水工程4處,建設旅游扶貧試點村1個,硬化村組道路43條62.15公里、小巷道45763平方米,砂化產業路3條28公里,修砌邊溝3100米、排洪渠240米,建成過水面橋4座、蓄水池2座,新建貧困村村級綜合文化活動服務中心39處,為全縣78273人貧困人口提供“三戶一孤”大病醫療前期及附加意外傷害保險195.6825萬元……這一串串數字、一組組實事是秦安縣脫貧攻堅的一個最好見證。
2017年以來,秦安縣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緊扣“1+17”意見方案,不斷加強項目建設,嚴格資金管理,創新扶貧機制,堅持以專項扶貧為重點、行業扶貧為支撐、社會扶貧為補助,充分發揮“大扶貧”效應,精準施策,聚力攻堅,突出改善基礎設施,積極培育富民產業,努力提高農民自我發展能力,全縣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全力做好建檔立卡工作
針對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中數據不實、不準的問題,積極組織駐村幫扶工作隊和鄉村干部,逐項逐條完成了核準和補錄工作。全縣推行運用精準扶貧“雙線排序比對法”,全縣428個行政村全部完成了評議工作,確定了扶貧工作重點對象、2017年度預脫貧人口和擬返貧戶、擬新識別戶。嚴格按照收入“十不算”和三保障“十不脫”的要求,對2014-2016年度的已脫貧人口進行了全面核查。繼續完善“853”掛圖作業,繼續指導各鎮扎實開展“853”掛圖作業,及時更新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和村級“五類檔案”、貧困農戶“三本帳”、扶貧手冊等信息,實現科學管理、精準管理。

扎實做好重點項目建設工作
按照年初確定的2017年扶貧工作要點,進一步靠實領導和干部責任,緊緊圍繞省、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計劃,從解決制約貧困鄉村經濟發展的突出困難和問題入手,以培育產業、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目的,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狠抓落實。截止2017年5月底,全縣2016年第二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全面完成,累計完成項目總投資7636.96萬元。截止2017年6月底,2017年第一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已累計完成項目總投資8404萬元,占總投資13341萬元的62.9%。貧困戶危房改造工作正在組織實施,種養業基地規模進一步擴大,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村組道路硬化、小巷道硬化、產業路砂化、過水面橋等基礎設施項目,正在緊張施工中。由鎮村組織實施的村級綜合文化活動服務中心及廣場建設項目,已完成4處。

用好扶貧互助資金和“雙助貸”
目前,全縣428個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扶貧互助協會,扶貧互助資金總規模達到了13554.06萬元。2016年,市上下達秦安縣第一批國開行貸款(含風險補償金)資金18695萬元,扣除10%的風險補償金后,實際到位16825.5萬元。扶貧互助資金和“雙助貸”資金總規模達到30379.56萬元。在扶貧互助資金和“雙助貸”工程實施過程中,采取整借整還和整借零還、定期辦理、按期歸還的方式運作,既方便群眾,又及時解決了群眾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短缺問題,進一步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前,全縣扶貧互助資金和“雙助貸”借款累計總戶數達9479戶,累計借款23195.3萬元;當前借款戶數8445戶,借款金額為22380.99萬元,借款額度占到縣總資金規模的73.67%。村互助協會賬戶余額7999.01萬元。

定點幫扶富有成效
秦安縣和天津市津南區東西部扶貧協作有序開展,取得了階段性初步成效。今年4月,由雙方黨政主要領導帶隊的考察團進行了互相考察對接,確定了幫扶項目計劃。在教育、衛生、商務、勞務等方面開展多層次幫扶工作。同時繼續加強與北京科技大學的聯系銜接,北科大多次深入秦安進行幫扶指導,在人才培養、干部教育培訓、優質農特產品宣傳推廣等方面給予幫扶,促進群眾增收,助力精準脫貧,深入開展各項幫扶工作,取得了顯著幫扶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