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以來,秦安縣致力于增強綜合實力,調結構、提品質、打品牌,做大做強支柱產業,一、二、三產業協調推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實施提質增效工程。

富民產業成效日益明顯
2017年,秦安縣新建中山肖渠、王鋪陽洼、千戶右樹灣等果椒基地9.4 萬畝,提升改造老果園5.2萬畝,完成果園有機認證、綠色認證1.2萬畝;全縣果椒總產量達91萬噸,年產值33.4億元,“秦安蘋果”申報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順利通過國家質監總局專家審查。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08個、家庭農場59家,新增規;B殖場10個,糧食總產量達19.9萬噸。

骨干企業培育不斷壯大
秦安縣大力發展塑料制品、農特產品和小商品等產業。福雨塑業復合棚膜生產線建成投產,銷售收入率先邁入億元行列,被中國質量協會認證為5A級企業。隴豐生態農業循環示范園二期、眾輝果品包裝一體化項目加快推進,儀斌粉條、盛源花椒獲甘肅省著名商標。大地灣印象酒店建成運營,新合作物流配送中心、映南便民市場主體完工。

電子商務發展步伐加快
秦安縣堅持工業品下行和農產品上行兩翼齊動,助推電商產業蓬勃興起,電子商務中心完成整體搬遷,“菜鳥物流”配送中心建成運營,眾鼎、夢源、盛源、華園等一批電商企業脫穎而出,全年電商交易額達6.7億元,秦安縣被列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政銀保企實現互利共贏
秦安縣通過金融扶貧暨政銀保企項目對接,進一步加強政銀保企溝通交流,搭建合作平臺,實現政銀保企互利共贏,更好地推動縣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9家銀行與150戶企業簽訂了14.2億元的貸款協議,落實銀行貸款13.8億元。

非公經濟健康蓬勃發展
秦安縣按照“企業創造財富,政府營造環境”的思路,建立統一透明、規范有序的市場準入制度,全縣非公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017年成立了烏魯木齊秦安商會,申報“小升規”企業4家,完成“個轉企”138戶,新增各類市場主體2927個,非公經濟增加值達32億元,占全縣生產總值的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