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今年4月,在第九屆中國曲藝節全國優秀曲藝節目專場演出上,秦安小曲《夢圓中華》一出場,就以其流暢的旋律、優美的曲調、深厚的思想內涵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資料圖片)
秦安小曲是一種牌子曲類的民間彈唱曲種,其形成的確切歷史尚無據可查。相傳至今仍在民間傳唱的“四六越調”《玉腕托柏》的唱詞為明代翰林、秦安詩人胡纘宗所做。《登科》與《小登科》的唱詞為清朝翰林、秦安人張思成所作。由此可以推斷,秦安小曲至少在明朝中后期已經發展成熟,至清朝時已盛及一時。
秦安小曲用秦安方言演唱,只有唱詞而無對白。由于唱詞多為文人雅士所作,因此具有雅俗共賞與詩話結合的特點。無論是情節簡單的散曲小段,還是內容較為復雜的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自始至終都由一人演唱。傳統的秦安小曲演唱者手執“摔子”敲擊節奏,沒有太多的舞臺動作,伴奏樂器也僅有一把三弦。傳統的秦安小曲現存曲牌四十多個,傳統曲目有《皇姑出嫁》、《八仙慶壽》、《薦諸葛》等幾十首。

(資料圖片)
秦安小曲無專業藝人或專業演出團體,一般都由小曲愛好者臨時搭湊,在農閑時節以自娛自樂的“地攤子”形式活躍在街區路口、田間地頭。秦安小曲曲調優美、旋律流暢、長于抒情敘事、群眾基礎深厚。

(資料圖片)
近年來,秦安縣不斷發掘保護這一本地文化遺產,把秦安小曲打造成了一張具有深厚地域文化的藝術名片。2008年,秦安小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在保護的同時,秦安縣文化機構不斷推陳出新,編寫了一批具有秦安本地特色的新時代秦安小曲新曲目,并在省內外獲得了許多殊榮。2012年秦安小曲《家園好》榮獲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入圍獎;2013年在寶豐馬街書會曲藝全國邀請賽中榮獲二等獎;2014年10月秦安小曲《報春暉》榮獲第八屆中國曲藝節 “江北和聲”北方優秀曲藝節目獎;2018年4月,由秦安縣申報、甘肅省曲藝家協會推薦的秦安小曲曲目《夢圓中華》,順利通過評獎委員會初審,成功入圍第十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并將于8月中旬參加第十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決賽。
神奇古老的地域特色,獨特鮮明的藝術個性,使秦安小曲歷經數百年的風雨而至今不衰。直至今天,古樸的秦安小曲仿佛一曲遙遠的天籟,依然給我們疲憊的心靈帶來輕柔的撫慰和深情的滋養。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