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飄落的潔白,柔柔的,軟軟的,貼近著每一位匆忙的路行人,也時不時輕輕地親吻著人們的臉和手。映南街上勤勞的王大爺,左手拿著鐵鍬,右手拿著笤帚,彎著腰在清掃著地上的枯葉,一副很快樂的樣子,盡管滿頭已經被霜所打白。

記者發現,王大爺鋪子門前的這棵樹格外旺盛,即便初冬的雨雪消失著它的深綠與枯黃。“別小看我鋪子門前的這棵樹,它的作用可大了。”王大爺告訴記者,“秦安屬黃土高原梁峁溝壑區,山多干旱少雨,能多栽且栽活一棵樹,對改善我們的生態環境太重要了。最近我在秦安網站上得知,秦安縣又在大搞生態建設,這個好啊,我為秦安縣委縣政府點個大大的贊。的確,秦安要想實現小康,就得先著手搞好生態建設。”

百年大計生態為先。“我為秦安種棵樹,脫貧路上添新綠”,這是今年11月份秦安縣省直部門掛職干部臨時黨支部成員在鳳山景區延伸段三期工程造林綠化示范點開展的活動的主題,當天,黨政軍民熱情高漲,齊心協力,揮锨放苗,繁忙有序中荒山煥著生機。

“既然我們有山,那就要讓它變青現綠。這是秦安人民共同的心聲,目前全縣90.93萬畝的林果面積,遠不是秦安的生態的終點。”縣林業局負責人告訴記者,“鳳山一二期工程已基本完成綠化4240余畝,三期又規劃2500余畝,目前正如火如荼地開展。”

按照縣委、縣政府總體規劃和要求,隴城鎮堅持“文化旅游樹品牌、產業發展作支撐”“北山生態南山椒、清水河川蘋果俏”的工作思路,隴城南山流域彩旗高揚、人聲鼎沸、揮锨掄鎬、放線挖坑、培土栽植、車輛穿梭,一派繁忙熱鬧景象,廣大干部群眾加班加點,大干苦干,已完成果椒園3000畝,計劃明年春季完成5000畝。同時,隴城鎮規劃利用兩年時間打造南山、常營至陰坡包括12個行政村的萬畝果椒基地,著力打造文明、富裕、生態隴城。

其實,這樣的規劃和植樹造林活動在秦安縣王鋪、安伏、魏店等鎮村同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近年來,在省市的正確領導下,秦安縣委縣政府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把脫貧攻堅與生態建設緊密結合,堅持不懈做大做強特色林果產業,全縣上下不斷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新一輪退耕還林、美麗鄉村建設、經濟林建設等工程相繼實施,為建設美麗秦安構筑了綠色屏障,穩步推進了全縣國土綠化工作,進一步筑牢了秦安生態的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