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近年來,秦安縣委、縣政府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高度重視教育,大力支持教育,堅定不移實施科教興縣和人才強縣戰略,持續加大教育投入,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狠抓教育教學管理,全縣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在第35個教師節之際,秦安縣融媒體中心特別策劃,隆重推出【教育強縣】系列報道,展示教育教學輝煌成果,挖掘教育戰線先進典型,謳歌教書育人春蠶精神。敬請關注!
【教育強縣】教育碩果滿枝頭 成紀大地桃李香
——秦安縣教育強縣發展綜述
秦安素有“羲里媧鄉”之稱,也有“瓜果之鄉”美譽。秦安歷史文化深厚,人杰地靈,人才輩出。近年來,秦安縣積極推進教育創新,不斷完善教育管理體制,改善辦學條件,教育教學質量和師資水平穩步提高,教育事業呈現出長足發展的良好態勢。
調整布局 優質資源大整合

秦安縣委、縣政府始終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最大民生工程,與脫貧攻堅、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統籌安排、同步規劃、同步實施,按照“擴大辦學規模,兼顧就近入學,保留必要教學點”的原則,先后新建了西川中學、王新小學、宋場小學和興國一小,改擴建了西川中心小學、蔚林小學及鄭川小學,啟動了興國鎮楊坪小學、邢泉小學和鄭川初級中學建設工作,城區學校布局進一步優化,“大班額”問題得到有效化解。
加大投入 基礎設施大改善

2015年以來,秦安縣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無償劃撥建設用地523畝;實施了總投資5.95億元的303個薄弱學校改造工程,中小學校危房全面消除,辦學條件明顯改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生均建筑面積、占地面積基本達到省定標準。強化智慧校園建設,堅持向現代教育技術要質量,實施寬帶網絡“校校通”工程,建成多媒體教室2029個、互動錄播教室46個、計算機教室116個、配備電腦5110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為農村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打下了堅實基礎。

大力實施教師周轉宿舍項目建設,近四年來共投資5912萬元,建設教師周轉宿舍517套,面積2.4萬平方米,為農村學校、邊遠學校、薄弱學校補充教師880人,有效緩解了中小學教師數量不足、學科結構不合理的問題。目前,全縣小學、初中師生比分別為1:11.9、1:9.4,城鄉師資配備達到基本均衡。
加強管理 教師隊伍大發展

秦安縣從規范教師教育行為入手,結合實際,開展了“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轉變工作作風,做新時代合格人民教師”主題教育活動,建立完善了師德師風長效機制,將師德師風納入考核范圍,與評優選先、晉升職稱掛鉤,并嚴格落實“一票否決”制,切實增強了廣大教師立德樹人、依法執教、依法從教的自覺性,推動形成了重德養德的良好風氣。近四年為農村學校、邊遠學校、薄弱學校補充教師880人,有效緩解了中小學教師數量不足、學科結構不合理的問題。2016至2018年全縣共落實教師培訓經費1950萬元,培訓教師3.3萬人次,培養縣級及以上骨干教師、優秀教師893人,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升。
創新模式 教學質量大提升

秦安縣積極探索建立走教模式。針對農村小學布點多、班級規模小,優質教育資源短缺,學生流動大,教育質量不高的現狀,按照“資源共享、聯合互動、集中住宿、巡回走教”的總體思路,率先在隴城鎮開展農村教育綜合改革試點,整合各類項目資金2900多萬元,建成了集食宿、辦公、管理于一體的教育園區,變學生“走讀”為教師“走教”——“學生不動老師動”,實行“六統一”的運行管理模式,有效促進了農村教育均衡發展,為農村教育綜合改革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被譽為教育改革的“秦安樣本”。在2016年2月24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專門作了介紹,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新華網、中國教育報等媒體做過多次深度報道。目前,秦安縣已在蓮花鎮和安伏麻灣片區進行復制推廣。

秦安縣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把最優的政策放在教育,最多的資金投在教育,最好的待遇給予教師,扎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碩果滿枝頭 成紀大地桃李香。多年來的不懈奮斗、砥礪前行,秦安教育在廣袤的成紀大地繪就了櫛風沐雨、化繭成蝶的生動畫卷,正邁步走向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