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省司法廳、省民政廳《關于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百村創建”活動通知》要求及市司法局、市民政局《關于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活動的通知》,為進一步加強鄉村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健全基層自治機制,規范基層事務管理,維護基層社會穩定。秦安縣司法局聯合秦安縣民政局,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全縣“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命名工作的通知》,促進鄉村物質文明和法治文明協調發展。

突出典型示范帶動。秦安縣司法局將西川鎮下王峽村、葉堡鎮牌樓村、王尹鎮王新村和興國鎮何川社區作為建設重點,統一為村、社區印制了普法宣傳資料、學習讀本,提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建設的影響力和覆蓋面。精心打造法治文化主題廣場、憲法文化廣場、社區憲法文化室等一批特色法治文化陣地,既美化了鄉村環境,又繁榮了鄉村法治文化,增強了群眾法治觀念,充分發揮典型帶動示范作用,有力推動全縣“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建設進程。

加強法治服務保障。認真落實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重點圍繞精準脫貧、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等,為村集體重要決策提出專業法律建議,為村組干部開展政策法律知識培訓,為鄉村脫貧致富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實現鄉村法律服務全覆蓋。在236個村建成縣鎮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規范化運行公共法律援助窗口和村級法律援助工作站點,創新開設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加強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咨詢力度,一對一開展法律方面服務,確保法治創建工作順利進行。

強化宣傳引導作用。目前,已對全縣1530余名農村“兩委”干部、“法律明白人”及普法帶頭人進行了培訓,發揮普法骨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推動了農村普法工作有序開展。扎實推行“互聯網+普法”模式,依托微信公眾號、微博號、頭條號等新興媒體,建立“一村(居)法律顧問微信”矩陣群,通過以案釋法、法治故事、熱點普法等形式,重點對“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建設的標準和相關涉農法律法規進行了宣傳和講解。

目前,全縣已有1個村被命名為全國“法治示范村”,19個村(社區)被命名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22個村(社區)被命名為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社區”,73個行政村(社區)被命名為全縣“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力爭今年在全縣創建34個縣級“民主法治示范村”,并從中擇優推薦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全省“百村創建”活動的民主法治示范村。使全縣基層民主更加規范,法治建設扎實推進,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不斷提高,法治化建設水平持續提升。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