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興則文明興。近年來,秦安縣五營鎮委鎮政府堅持高位部署推進國土綠化,凝聚生態合力,不僅讓五營鎮龍頭山流域的“荒山”變成了“綠海”,更是把昔日的撂荒地變成了今日的“淘金田”。
五營鎮位于秦安縣東部清水河流域,距縣城45公里,鎮內大地灣遺址把華夏文明追溯至8000年以前,龍頭山東臨大地灣遺址,西接中山鎮,占據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由于該鎮外出務工人員多,勞動力短缺,加上傳統種植作物小麥、玉米等作物收益低,導致了龍頭山流域大量的土地撂荒,讓土地陷入了沉睡。
龍頭山流域總面積5000畝,共涉及蔡仁、陳峽、薛李、麻溝、蔡河5村,總人口1737戶8791人,其中貧困戶689戶3194人。針對龍頭山流域撂荒問題突出等情況,五營鎮政府實施了高標準花椒產業生態示范區建設,栽植優質大紅袍花椒近5000畝,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全鎮果椒產業整體發展,做到線上有亮點、點上有特色、流域有規模,形成了以線串點、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良好格局。
在途經龍頭山流域的蔡四路8公里沿線,高標準栽植行道樹,形成產業生態景觀多元化發展格局,整流域輻射帶動蔡仁等5個行政村,受益人口近萬人。目前,龍頭山流域產業生態示范區已累計投工12000多人次,動用鏟車、挖機等機械平整土地4000余畝,栽植花椒16萬株,開辟產業路3條16公里,平整鋪墊蔡四路路肩8公里,栽植白蠟、櫻花、紅葉李等行道樹4萬余株,前期累計投資500余萬元。
今年復工復產以來,五營鎮蔡仁、陳峽、薛李、麻溝、蔡河等5個行政村共輸出勞動力1043戶1250人,其中建檔立卡戶540戶680人;龍頭山流域示范點就近就地吸納貧困勞動力390人,其中貧困戶215人。
如今,五營鎮龍頭山流域草木蔥蘢,綠茵環繞,該鎮建檔立卡貧困戶也由2013年的2785戶12819人減少到39戶137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36%,實現了全鎮脫貧。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