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日前,秦安縣委縣政府發出號召,要求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為重點,把學習貫徹市第八次黨代會、縣第十七次黨代會精神同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結合起來,一體學習理解、一體貫徹落實,推動全會精神入腦入心,努力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建設生態美、產業優、文化興、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秦安的強大動力和生動實踐。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在全縣范圍內迅速掀起工作熱潮,推動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落到實處,即日起,秦安縣融媒體中心各平臺將開設【開局十四五 啟航新征程· 一把手談發展】專欄,邀請各鎮、各部門“一把手”談體會、談思路、談發展,聆聽“一把手”聲音,在全縣營造比學趕超、創先爭優的良好干事創業氛圍。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市第八次黨代會、縣第十七次黨代會亮點紛呈,催人奮進。“工業主導、農業優先”的發展模式定位,必將為我縣今后一個時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多重疊加、大有可為的重大歷史機遇,這些機遇涵蓋政策、市場、開放、生態、投資等多方面,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動態跟進,第一時間掌握對接點、迅速有效開展工作,抓前期、拿路條、打基礎、扎實推動落地轉化。
為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市第八次黨代會、縣第十七次黨代會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科技部門應該放眼全局,著手未來,著力開展“五抓一提升”,即抓項目,突出省市縣三個層次;抓平臺,著力縣鎮村三個技術轉移重點;抓科技服務,用足縣村科技特派員和鄉土人才;抓技術市場,聯結高等院校和科技型企業;抓科技培訓,針對需求縣域全覆蓋。全面提升服務能力,搶占文化、樞紐、技術、信息、生態“五個制高點”,按照“工業主導、農業優先”的發展模式,重點傾斜工業研發,創造發明,助力工業強縣戰略,支持全縣果品支柱產業,對果園提質增效、新品種更新引進、農業技術創新、有機果品生產、省力化果品生產、生產鏈條的延伸等方面,讓果品產業為增加農民收入貢獻科技力量。

(一)抓項目,解決“卡脖子”。按照“抓項目、謀成果、促創新”的工作思路,積極爭取省市科技支撐,重點圍繞產業區域發展項目,加強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全國的產業體系的溝通交流合作轉化一批適合秦安發展的科技成果,配合教育、衛生、農、林、水、果業、工信等部門,申報并督導完成一批科技項目,著力解決“卡脖子”問題,憑借科技推動高質量發展。
(二)抓創新,形成新業態。引進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推動新興技術與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速融合,實施“互聯網+林果”等項目,支持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做大做強,以項目為支撐,分門別類創新一批引領全縣行業發展的科技型企業,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增強創新能力。
(三)抓平臺,營造良好氛圍。全面落實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建立多層次創新創業資助體系,推動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社會組織、中小微企業、扶貧車間等多方協同,圍繞經濟轉型升級方向和區域產業發展定位,新建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的眾創空間。
(四)抓人才,支撐創新創業。完善產學研用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深化人才分類評價機制改革,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初步建立與全縣經濟社會相適應、具有高素質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
(五)抓民生,接續惠民效能。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突出共享理念,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為高效養殖、糧食豐收、節水灌溉、農產品加工、林果改良、中藥材種植等領域提供科技服務,大力普及科技培訓,全面提升廣大群眾科學素質。讓科技惠及民生,并在科技支撐下實現全縣廣大群眾的幸福愿景。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