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根網線,一部手機,連接了城鄉,對接著產銷。隨著農特產品乘“云”走向全國,開網店、直播帶貨成了時下不少農民的“新農活”,手機也搖身一變成了時髦的“新農具”。

近年來,秦安縣立足本地特色資源,不斷深化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將發展電商和鄉村振興結合起來,讓“電商經濟”的成果惠及百姓,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如今,快速發展的電商直播,不僅為鄉村架設了便捷的交易渠道,為越來越多的“新農人”開啟致富門路,也讓農業經濟“活了起來”“火了起來”,激活了全縣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高新源是西川鎮小寨村人,原先在北京做銷售,2017年孩子到了上學年齡,父母多次要求他回來,當時秦安蜜桃、蘋果走俏市場,高新源覺得電商發展前景很好,為此他決定返鄉創業。“回來之后就成立了一個合作社,準備把老家的蘋果往外面推廣。”高新源告訴記者。
電商要做好,離不開技術支撐,北京科技大學定點幫扶西川鎮小寨村后,帶來了技術支持。
高新源說:“有一個很好的機會,北京科技大學到我們縣上定點幫扶。大學生就到我們村里來了,然后給我們教得用快手,抖音。經過大學生的指導,而且在商務局學習了好多回,把快手抖音直播帶貨的學會了。”

“各位家人們,大家好。”說話間,高新源就坐到了辦公桌前,打開了他的快手直播間,開始向粉絲詳細介紹合作社收購的蘋果種類、口感,并不時展開互動。不一會兒,他的直播間就有不少粉絲開始下單。
“現在不定期的直播,經過直播帶貨,一年純收入大概在20萬以上。生活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高新源告訴記者。

在葉堡鎮電子商務服務站,工作人員正忙著打包整理一件件快遞,前來服務點取寄件的人絡繹不絕。“以前取快遞要專門去趟縣城,很不方便,自從鎮上有了這個點,在家門口就能取到快遞,水果下來的時候,還能給遠地的親戚朋友寄過去,特別好。”正在取快遞的葉凱迪告訴記者。

葉堡鎮電子商務服務站負責人張健說:“18年開始成立的,電子商務給我們帶來了好多好處,從數據來看,以前快遞一天的單量幾十件貨,現在正常件都在六七百件以上了;我們這邊剛開始發蘋果、桃子時單量為一兩件,在商務局的幫助下,現在高峰期能達到一千單,收入也有了成倍的增長。”

在促進鎮級電商發展過程中,秦安縣立足電商扶貧工作實際,建立完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目前共建成鎮級服務站17個,真正實現網絡代購,農產品網絡代銷,快遞包裹代收代發等“多站合一、一站多能”的功能,打通末端“最后一公里”,實現互聯網便民利民惠民。

鎮級電商服務點運營以來,為當地村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捷,也為村民增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我之前是一個家庭主婦,經常在家帶孩子,還一邊照顧我公公婆婆,孩子上學了,就在這邊找了這份工作,離家比較近,既能照看孩子,也有一定的收入,近兩年來生活條件提高了許多。”葉堡鎮村民顧玉玲告訴記者。

甘肅盛安博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特色農副產品以及各種果蔬的銷售。走進甘肅盛安博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網紅直播點,只見大廳展臺上擺放著秦安蘋果、蜜桃、花椒以及粉條、藜麥、蜂蜜等特色農特產品,這些商品將通過電商渠道發往千家萬戶。由該公司培育的網紅們正在抖音、快手等直播間帶貨直播,網絡直播不僅為“遠在深山人未識”的優質農產品找到了新銷路,也搭建起了農村就業新平臺。

“在拼多多、淘寶、有贊、京東、1688等多個電商平臺注冊網店來拓寬銷售,以及借助抖音、拼多多等第三方平臺,以直播帶貨的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及銷售力度,目前店鋪單日日均銷量為2000多單,旺季可達1萬單。”甘肅盛安博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蘇曉霞告訴記者。

目前,全縣共有電子商務企業和涉電商企業58家,開辦縣級物流公共派送中心1個、鎮級服務站17個、網店740多個,電商從業人員7300余人。村級服務點428個,實現了行政村村級電商服務點全覆蓋。2021年,全縣電商交易額達到17.8億元,同比增長21%以上,電子商務助推鄉村振興成效逐步顯現。

近年來,秦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電商發展工作,搶抓“互聯網+”發展機遇,將電子商務作為推動商貿流通領域經濟轉型升級、促進農民脫貧致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抓手,依托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建設,推動全縣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秦安蜜桃、秦安蘋果、秦安花椒已經成為秦安縣特色農產品三張黃金名片,產品入駐天貓、京東等大型網絡平臺,雪原蘋果、新潤果園等一大批自主品牌的市場影響力逐步擴大,秦安電商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

如今,電商發展正闊步前進,在一串串數字之下,越來越多的村民了解電商、接納電商、從事電商,在電商直播的推動下拓寬新市場,不僅為秦安特色農產品銷售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發展空間,也為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提供實際有效的探索路徑,激活了鄉村發展的“一池春水”。
(新聞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