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秦安縣王鋪鎮始終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工作重中之重,按照打造“一園兩基地”的產業發展思路,積極探索“黨建+”農業產業發展模式,以“四帶”為產業發展驅動,持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以黨建帶動示范基地建設為基礎,激發產業發展“動力源”。緊盯抓黨建促產業振興目標,牢固樹立“黨建+”產業發展思維,大力推廣“聯合黨支部+聯合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以產業發展帶行政村黨支部為示范點,以黨建領辦專業合作社為發展動力,組建聯合黨支部和農機專業合作社黨支部,為促進產業發展注入動力,大力發展馬鈴薯、甜玉米、小雜糧等特色產業,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和農民增收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目前,建立王鋪鎮農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黨支部1個。

以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發展為根本,培育產業發展“領頭雁”。充分發揮農墾集團駐村幫扶優勢,積極推動龍頭企業與農機專業合作社協同發展,為農機專業合作社在產業發展中提供良種、技術指導、人才培訓等服務,進一步提升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水平。同時,將流通銷售、品牌打造等納入協作范圍,建立訂單銷售模式,著力推動龍頭企業與專業農機合作社的穩定合作,帶動農機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有力助推全鎮特色產業遍地開花,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以合作社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為導向,發展群眾增收“好幫手”。王鋪鎮通過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模式,改變以往傳統種植農作物的方式,成立聯合合作社,與12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采取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入股的方式,帶頭發展農業產業來壯大村集體經濟。同時,吸納注入村集體資金和項目扶持資金,通過土地“托管+流轉”的管理方式,統一經營權和使用權,探索創新“保底+階段”分紅模式,并將分紅后剩余資金注入村集體經濟,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不斷增強村級“造血”功能。
以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戶增收為目的,壯大農民致富“保障員”。發展村集體經濟是提升村級黨組織服務群眾能力的有效途徑,今年以來,王鋪鎮突出抓好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以萬畝良種馬鈴薯育種示范基地和千畝甜玉米種植基地為帶動,通過土地托管和流轉的方式,引領帶動農民發展特色產業,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同時,按照合作社投資,農民入股的形式,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鼓勵農民投身農業產業發展,共流轉土地3100余畝,帶動農戶1250戶,使馬鈴薯、甜玉米種植初具規模,帶動種植流域內及其他村富余勞動力200余人就地就業。

下一步,王鋪鎮全面貫徹落實縣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盤活集體經濟為根本,以農民增收為目的,探索創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新途徑,加大特色產業發展力度,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園建設,強化鄉村“造血”功能,持續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深入開展創造基礎條件。
(新聞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