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渠水、清雅的村居環境、清凈的村莊......時下,走進秦安縣安伏鎮溝門村,昔日這個“臟破差村”,如今煥發著別樣的光彩,蛻變成了一個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溝門村,地處安伏鎮東北部,緊鄰葉蓮公路,坐落于葫蘆河畔錦帶峽口,曾是典型的“臟亂差、爛攤子村”。美麗鄉村戰略實施后,該村立足村情村貌,多措并舉,打造出了一個以水聚靈,以園凝神,以石為韻的生態田園村莊。如今,漫步在溝門村,就像走進了一片世外桃源,也為周邊游客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溝門村立足“生態旅游”主題特色,堅持就地取材,以村莊建設、環境整治為突破口,以保護自然資源、文化遺產、民風民俗為前提,先后建成了“文曲瀑布”“錦帶亭”,利用原有野生丁香新建丁香園;鋪設了石板路、圍擋石頭墻、襯砌石頭渠;修建了說事長廊和花園,整體提升了村容村貌,實現了“鄉村是景區”。同時,溝門村黨支部動員黨員群眾主動捐獻自家老柳樹,為村莊增景添綠,立石以記“百年渡劫柳”,撿拾建設所需石材,修建青石步道600平方米,壘砌田埂500余米,既降低了建設成本,也提高群眾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最讓人感到可喜的是,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持續推進,人居環境的不斷改善,村容村貌的不斷靚化,也促進了溝門村鄉村旅游和農家樂的融合發展,吸引不少鄉土人才返鄉創業,積極發展鄉村旅游,進一步帶動周邊的人來此觀光旅游,助推了“全域旅游”。全村走出了一條“村支兩委帶動、村民自發參與、共建共享共惠”的美麗鄉村建設新模式。

“我以前在外地開飯店,現在我看到家鄉變得這么好,現在心也定下來了,準備開一個農家樂,把周邊的人都帶動起來,都讓他們有事干,掙些錢。”溝門村返鄉創業者劉軼提起以后的發展說道。
(新聞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