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店鎮陳莊村位于魏店鎮東南5千米的儼閣川。秦安四大文化河谷之一的顯親河在這里沖積出一片平坦肥沃的開闊地,是魏店鎮重要的優質農產品基地,又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戰略要沖,文化積淀深厚。近年來,陳莊村將文農旅融合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和切入點,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美麗鄉村建設、培育鄉村發展新模式新業態,充分發揮生態宜居之美、人文特色之美的地方優勢,努力繪就提升村民幸福指數的“致富圖”。


文農旅深度融合,促進農業產業鏈延伸。堅持以產業發展示范點建設為抓手推進“鄉村發展”,促進農業與休閑、旅游、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豐富鄉村產業的類型,提升鄉村經濟價值。以大農業觀,做好“康養+文旅”這篇文章,推進現代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因地制宜發展觀光農業,引進千畝蜜桃建園,打造現代觀光農業示范基地。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為抓手,建立“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種植模式,成立聯合臨時黨支部,著力打造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和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點。以“十里桃花十里景”為目標,深度挖掘文旅產業資源,緊密圍繞桃產業發展主軸,弘揚古長安驛“絲路文化”,以醫養結合、文旅康養、文化創意為載體,經陽子關建成楊家關絲路風情園,重點培育游客服務中心、民宿體驗、停車場、觀光平臺、農耕體驗、手摘體驗、展銷中心、桃游集市、作坊、觀光棧道、親子娛樂等新興特色產業,充分釋放農村服務產業潛力,著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賦予蜜桃產業以文旅特色,打造集觀賞、采摘、休閑、鄉村民俗文化、“農家味道”農家樂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展現濃郁的鄉土氣息,帶動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游,促進農業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增收鏈拓寬,帶動農民增收、農村發展、農業升級。


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依托項目扶持和自身發展兩個途徑,通過以點帶面,全面發展的總布局,帶動片區經濟發展。發揮黨支部帶動作用,以陳莊村為中心,建成“黨建引領帶動、發展現代觀光農業、壯大集體經濟”的片區化黨建示范帶,用特色蜜桃產業帶動村集體和農戶受益,同時套種大豆、馬鈴薯等作物。發揮果品交易市場和電商服務平臺作用,啟動果品交易市場建設,實現農戶與村集體“雙贏”。同時,鞏固發展主導產業,實施700畝優質蘋果提質增效項目,完成鋪設園藝地布;增施生物有機肥;懸掛殺蟲燈、沾蟲板、船形害蟲誘捕器;安裝高空測報燈;配備防霜機,選擇果品生產示范戶、合作社、家庭農場,建成屋脊型防雹網100畝。


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堅持突出重點,還路于民。通過集中開展亂搭亂建專項整治行動,重點對影響村容村貌的違法建筑物、構建物等進行了全面清理拆除。堅持群眾說事,共享共建。通過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群眾議事、社會參與等機制,通過開展“群眾說事、干部解題”活動,促進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耐心勸導和溝通講解,轉變群眾思想觀念,提升群眾積極配合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堅持“整治+美化”,還景于民。從陳莊村延伸到鎮區主干道沿線,通過拓寬道路,拆除殘垣斷壁,新建圍墻,建設小花園,鋪設人行道、小道牙、路沿石,開挖樹池栽植綠化苗木,修建景觀亭,文化長廊,實施花卉覆蓋行動等措施,著力打造“絲路文化”微景觀。堅持以小流域治理促全域發展,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建設水保林30h㎡, 封禁治理448h㎡,路面砂化處理4.8km,小型水利水保工程U型渠2000m,護坡300m,廣場硬化1300m',圍墻400m,行道樹500株。堅持以全域無垃圾治理為突破口,集中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堅”行動,清理取締臨時垃圾點3處,建成垃圾壓縮站1處,建立“戶投放—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收集、轉運、處置閉環模式。建立清掃保潔長效機制,實行庭院門前三包、巷長制、路長制,實行網格化管理,分解“包村包組包戶”責任。拆除空心院落11處,修繕殘垣斷壁1000余米,修建文化墻面600平方米,實施“綠化、亮化、美化、凈化”工程。建成休閑長廊1處,便民橋1座,帶景觀亭3座。實施安全飲水提升項目,主巷道暗埋排水涵管水渠2200米。


下一步,陳莊村將依托紅二十五軍解放秦安經魏店鎮龍王廟至通渭和古絲綢之路經陳莊等為載體,建設紅軍長征途經魏店鎮紀念碑,打造省級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處;結合現代觀光休閑蜜桃基地,建設觀光步道、觀景臺,建設集游客服務、旅游民宿、旅游咨詢中心及農家樂為一體的文娛場所1處;展現農耕文化、鄉村記憶、鄉村社會發展進程的村史館1處;依托顯清河畔有利的地理條件,建設水車公園1處。
(新聞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