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擊鼓催征開新局,奮楫揚帆新征程。今年以來,秦安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按照省、市、縣黨代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堅持“早謀劃、下手快、成效好”,牢牢守住保障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穩步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為充分反映全縣農業農村工作成效,全面展示鄉村振興各項工作成果,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派出全媒體采訪組,分赴全縣各鎮,挖掘采寫秦安縣廣大干部群眾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宣傳報道全縣三農工作中涌現出的典型經驗和事例。即日起,秦安縣融媒體中心各平臺推出【喜迎二十大 鄉村振興展新顏】專欄,通過典型經驗和事例,鼓舞成紀兒女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秦安而努力奮斗,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天有王母蟠桃,地有秦安蜜桃。”得益于當地特殊的氣候水土環境,秦安蜜桃馳名中外,早在漢代就已廣泛栽培,唐朝被作為朝廷貢品。秦安縣是甘肅省桃主產區,桃種植面積、產量和效益位列全省第一。在全國桃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的縣級(市)中,位列第5位,為我國高品質桃產區,是西北最大旱地桃集中栽培區。秦安蜜桃已成為秦安的一張靚麗名片、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石。

秦安蜜桃以體碩形端、色艷肉嫩、汁多味美、綠色營養的優良品質而遠近聞名,暢銷西北乃至全國各地。并以其環保、優質榮獲國家級綠色食品認證,榮獲“中華名果”稱號,被評為北京奧運推薦果品一等獎,還被列入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近年來,秦安縣通過提升蜜桃品質、拓寬銷售渠道,把做大做強做優林果業作為富民強縣的重大戰略,以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和實施品牌培育為重點,大力發展蜜桃特色產業,做強“蜜桃經濟鏈”,助力鄉村“甜蜜”振興。

三月桃花開爛漫,七月桃香惹人饞。眼下,正是秦安蜜桃成熟上市的時節,漫山遍野的桃園里個大汁甜的水蜜桃早已掛上枝頭,綠樹掩映間,鮮桃飽滿水嫩,撕開薄薄的皮一口咬下去,香甜的汁水就溢滿吃客口中,不僅深受本地市場喜愛,也得到了外地水果客商的青睞,“桃經濟”的甜蜜也融化在了桃農的心里。

西川鎮吳川村果農吳金祥 一共種了6畝蜜桃,眼看著一個個個頭大、顏色靚、品相好的成熟蜜桃掛滿枝頭, 吳金祥臉上掩不住豐收的喜悅,他說:“今年天氣干旱,桃子曬得時間長,桃子甜度非常好,孫女也經常幫忙在網上賣,價格也好,莊稼收入好,特別高興。”
“秦安蜜桃的品質口感都很受大家的歡迎,每年蜜桃成熟時節,許多老同學、外地朋友都會委托我快遞蜜桃,平常我會第一時間將家里的桃園、蜜桃以視頻或圖片的方式發在朋友圈,以個人力量宣傳咱們秦安蜜桃。”吳金祥的孫女吳瓊告訴記者。

圍繞做大做強蜜桃產業,秦安縣加快土地流轉,突出科技支撐,蜜桃種植“品牌效應”、配合國家桃產業技術體系和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在全縣果園中成功推廣了一批先進實用的技術成果,在劉坪萬畝蜜桃生產基地配套土壤養分檢測儀器、果品快速檢測儀、體式顯微鏡、孢子捕捉儀、自動氣象站、物聯網系統和“互聯網+秦安蜜桃”系統,蜜桃產業規模和品質效益穩步提升。

“通過十年的品種選育,技術示范推廣,使秦安縣果品質量有了很好的提升。通過技術的示范,品種的引進,使秦安縣優質果率提升了12%。” 國家桃產業技術體系蘭州綜合試驗站秦安實驗基地負責人程進成告訴記者。

隨著品質的提升,“秦安蜜桃”這塊金字招牌也越來越有影響力,秦安縣抓住時機,采取政府搭臺、市場運作的模式,不斷深化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將發展電商和鄉村振興結合起來,讓“電商經濟”的成果惠及百姓,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如今,快速發展的電商直播,不僅為鄉村架設了便捷的交易渠道,為越來越多的“新農人”開啟致富門路,也讓農業經濟“活了起來”“火了起來”,激活了全縣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說起這幾年賣桃子的經歷,興國鎮依仁村果農老周說:“以前賣桃子主要是靠外地客商的采購,很多時候一車桃子拉過去,費時費工不說,甚至還會出現采購已滿,賣不出去的局面。”這幾年,他自己也開始學著在微信朋友圈里賣桃子,慢慢地很多的電商企業、個體戶也來他家現場收購桃子。現在在桃園里就能進行裝箱銷售,并且有快遞公司會上門取件。相比以前,電商銷售不但讓農民多掙了錢,還少花了時間。
劉坪鎮果農靳輝說:“現在賣桃子越來越方便了,蜜桃采摘下來以后,拉到村上的電商發貨基地,蜜桃不用出村就能直接發貨,快捷方便,也能保證將最新鮮的蜜桃第一時間送到客戶手中。”
在桃果樹成熟季節,全縣各大電商公司依托“阿里巴巴”“淘寶”“天貓”等電子商務平臺和騰訊微信軟件,通過網紅達人在抖音、快手等媒介開展直播帶貨活動,宣傳推介秦安蜜桃,做足互聯網+文章,提升秦安果品知名度、美譽度,提高蜜桃產業附加值,帶動當地農戶增收致富。

“在拼多多、淘寶、有贊、京東、1688等多個電商平臺注冊網店來拓寬銷售,以及借助抖音、拼多多等第三方平臺,以直播帶貨的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及銷售力度,目前店鋪單日日均銷量為2000多單,旺季可達1萬單。”甘肅盛安博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蘇曉霞告訴記者。
秦安縣新潤果園網絡銷售負責人說:“自6月份啟動網絡預售計劃以來,截至當前,共接到訂單6000余份,預售額達到40,萬元,預售品種以倉方早生和北京七號為主。除偏遠地區外,一般48小時之內就可以到達客戶手中。”

秦安縣還在培育支持跨境電商企業上下功夫,完善跨境電商相關綜試區配套措施,秦安蜜桃已連續多年成功出口俄羅斯、尼泊爾、新加坡、越南、中東等國家和地區,深受各地客商和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為果農增收致富、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天水大洲跨境電商綜合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智說:“咱們這個B2B就等于線上平臺線上交易的,就是通過阿里巴巴或者是亞馬遜這種大型平臺跟國外客戶在網上見面,今后有希望出口到‘一帶一路’沿線更多的國家。”
秦安縣山多川少,多年來不通鐵路,也缺乏直通周邊省市的高速公路等快速通道,交通的不便很大程度上制約著當地的發展。2017年7月9日,寶蘭高鐵的開通,使秦安邁入高鐵時代,實現了與全國主要城市間的朝發夕至。高鐵開通后,很多東南沿海地區的客商乘高鐵來考察果園,主動上門來談生意。對于果農而言,高鐵通了,銷路也就打開了。
“僅開通后的第一年,我們的線上訂單就從幾千箱增長到三十多萬箱,線下訂單也從三千多噸增加到六七千噸。”秦安縣果品經銷商王紅芮告訴記者。

寶蘭高鐵開通以來,高鐵成了助推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重要增長極,秦安縣搭上“高鐵經濟”的快車,放大交通區位優勢,實現了“人享其行、物暢其流”。
“當地村民們靠栽培桃子過著富裕的生活,收入好的家庭一年能掙幾十萬元,收入差的也有幾萬元。很多村民在城里都買了樓房,孩子也送到了城里讀書。”果農張斌告訴記者。

春天的花海,盛夏的果實。事實上桃園產生的效益不僅僅局限在蜜桃上。每年三月,秦安十萬畝桃花盛放,山川粉黛、絢麗多姿,秦安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以桃為媒、借花發展”,連續舉辦多屆盛大的桃花會系列活動,大力宣傳秦安蜜桃產業,四方游客坐著高鐵紛至沓來,欣賞桃花、認購果樹,游人們因花而至,因桃而聚,對拉動縣域消費、宣傳秦安文化、形成集田園風光欣賞和農事體驗為一體的旅游產業鏈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秦安蜜桃的美譽度與影響力不斷提高,美麗秦安也因為桃子收獲了人氣和財氣。

秦安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近兩年來,秦安桃花會不管是從人數、規模以及活動豐富程度來講都上了一個新臺階。4月的桃花節,也是為7月的蜜桃節做預熱準備,通過多重的推介活動,讓果農能把蜜桃賣出好價錢,有一個好收成。”

近年來,在疫情影響下,秦安縣委、縣政府破題創新,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 以“花”為媒,借力電商“云上購”,在“賞花+”上做文章,把傳統的種植業經濟模式利用高效、快捷的“云+”形式實地呈現在世界面前,壓縮了農業經濟與市場對接的時間和空間,焊接了傳統與現代的對接維度,蹚出了一條區域農產品與市場對接的新路子。

“云賞桃花會期間推出的鄉村音樂會、非遺文化展、蜜桃線上預購、線上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桃花杯詩文攝影抖音大賽等多項系列活動,捆綁推廣文化、生態和特色美食,將‘短期經濟’變成‘常年經濟’,提升了云上賞花游帶來的旅游經濟,延伸秦安桃花產業鏈,桃花經濟持續升溫,取得了一個產業、一個品牌、富了一方群眾的顯著成效。”秦安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了解,2022年甘肅秦安桃花會期間共吸引游客約 36 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 1.65 億元。實現了桃鄉振興、農旅融合發展的“蝶變”之美。

為進一步放大秦安蜜桃品牌效應,強化品牌宣傳,講好秦安蜜桃故事,促進產業興旺、農民增收,在國家桃產業技術體系的大力支持下,秦安縣已連續舉辦多屆蜜桃鑒評會。秦安縣委、縣政府也以此為契機,通過知名網站推介秦安縣地理位置、氣候特點、歷史文化、民俗民情等,宣傳推介秦安蜜桃、秦安蘋果、秦安花椒等農特產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有效擴大了秦安農特產品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國家桃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北京農林科學院林果所研究員姜全說:“秦安地處渭北黃土高原,光照充足,土層深厚,氣候獨特。是全國蜜桃最適宜產區之一,所孕育的秦安蜜桃最能代表西部高原特色的桃。從風味來講,秦安蜜桃具有個大、色艷、味美、質優等特點。經過多年傳承和創新,秦安蜜桃聲名鵲起。”

作為我國西北最大旱地桃集中栽培區,國家桃產業技術體系先后幫助秦安縣選育新品種100多個,成功落地接近70個,指導實施省、市級科技項目20多項,并于2020年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國家桃產業技術體系“一縣一業”科技引領示范樣板縣,為秦安桃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截至目前,全縣桃總面積10.25萬畝,已建成萬畝蜜桃基地2個,千畝以上桃基地20處,蜜桃專業村64個,設施日光溫室桃棚402座,全縣栽植桃樹的農戶有17000余戶。先后引進栽植早、中、晚熟鮮食桃品種100多個,早熟品種春艷、春蕾、早花露等品種主要分布在葫蘆河流域興國、西川等鄉鎮的川道區,栽植面積1.26萬畝;中熟品種沙紅桃、倉方早生、紅桃、大久保等品種主要分布在興國、西川、葉堡、王尹等7鄉鎮的淺山區,栽植面積6.39萬畝;晚熟品種八月脆、處暑紅、秦王桃等品種主要分布在安伏、劉坪、郭嘉等鄉鎮的川道及淺山區,栽植面積2.59萬畝。秦安蜜桃2021年總產量15.4萬噸,總產值5.08億元。2022年預計總產量15.5萬噸,預計總產值5.6億元。

今后,秦安縣將以建設全國果品產業重點縣為目標,堅持綠色有機發展方向,強力推進提質增效、品牌建設、鏈條延伸、科技支撐、風險防控和流通營銷體系建設六大工程,充分挖掘“獨一份”“特別特”產業的內在潛力,努力提升話語權和競爭力,推動秦安桃產業發展行穩致遠。
(新聞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